难忘舐犊情:纪念中国女中百年所思所想-尤肖松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7-06-17 13:49:26 共2058人阅读
文章导读 难忘舐犊情:纪念中国女中百年所思所想-尤肖松

作者  尤肖松

明年是中国女中建校百年纪念,编委会编辑敦促我写点东西,由于我退休有年,疏懒惯了,兼之老迈,举笔忘字,思绪迟钝,迟迟未能动笔。又想到“力微莫负重,言轻莫劝人,无钱莫入群,蒙难莫寻亲”,我自知“力微”、“言轻”又“无钱”,不比有人“财大气粗”,我何德何能在“广庭大众”面前,“高谈阔论”。想来想去,似乎是不写更为好。

但是,又常常回忆起恩师周颖如校长、周雅宝校长,林希智副校长及这么多好老师的教诲,还有这么多同学、同事的盛情,不说几句话,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只好举笔。

前些日子,特刊编辑明立把丽文、绮文、倩文姊妹写的回忆周颖如校长的文章发给我看。我噙着眼泪读完了这篇洋洋洒洒五千余言的回忆录,百感交集,明立嘱我为之把关,真是愧不敢当。

是的,我是周颖如校长自小一手扶植培育成长的,她对我有养育之恩。

当年,日寇投降后,国共决定命运的内战转折动荡,家父母投身大时代的洪流,竟遭追捕,后按照安排,紧急撤离移居国外。这从我中学时代的一则习作中可见一斑。诗曰:

暮离桑梓别鹭江,遄遯生天涉重洋,

百般揉肠纵眼望,汪洋一片白茫茫。

我们一家从厦门大生里的难民营,登上丰庆号大洋轮漂泊十八天复员到仰光。暂居市郊茅屋区,贫病交迫。两个妹妹染病,无力就医而先后离世。可祸不单行,突然一场大火家当付之一炬,逃出焰舌投奔仰光亲戚。之前家母曾在巴罕侨南学校任教,后又到坦直箆学校教书,及后调往巴罕南洋中学小学部工作,与王一芒、夏惠美同事,在教联认识了周颖如老师。

周颖如校长了解了我家情况,随即让我三姐弟进入中国女中附小就读,并优待我大姐尤淑慧、弟弟尤肖达和我三人学费全免,给我了上学堂读书的机会。

我学校读书后,周校长的大女儿丽文姐还带我参加小伊江,当时她是伊江少年歌咏队的钢琴手。她们一家对我的关照,我是不会忘记的。

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曾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

周颖如校长对教师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视,历练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并根据缅华教联宗旨,制定了发展全面教育的办学方针。而我有幸在中国女中附小众多良师的栽培下,茁壮成长。兼之家学渊源,早年家父家母参加工作,均以教师为身份。家父曾出任校长,其文学功底深厚,又写得一手很好的毛笔字。受到家学的熏陶,在此基础上又得到诸多好老师的指教,我的语文和书法成绩有长足的提高。

读到高小的时候,大概是1953年上学期,曾柏熙老师任我的班主任。在她的谆谆教导下,我考得第一名。家父欣喜之余,下决心拿出多年积蓄,买了辆自行车,作为对我的奖赏。从此,我每星期六就骑车到黑猫上体育课。同年,在全校书法比赛和作文比赛也先后夺魁,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不久,我代表学校参加全仰小学五年级“校际作文比赛”,亦获得第一名,为校争光。这个殊荣,应属于老师们精心耕耘的结果。

我校自复办以降,在仰光甚至全缅华侨小学中是首屈一指的,这不是自诩,这是当时社会所普遍认同的。其实,中国女中附小,在校际各种比赛中名列前茅者,不胜其数,无论在学术、文艺歌舞,体育各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这是有口皆碑的事实,这些功劳和周颖如校长等学校领导努力是分不开的。是老师们、同学们同心协力,校友们、家长们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回报。

我之所以提起这些往事,不是在掏出金牌自我陶醉一番,亦或“老大娘卖瓜——自夸”,非也,旨在以事实事例说明我校所有一切成绩都是这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从全方位,同心协力,开花结果,为百年树人做出卓越的贡献。

其实,我是很幸运的,我也常庆幸自己此生有缘遇到这么多好老师。

在小学有:周颖如、周雅宝、林希智、林希贤、周美莲、曾柏熙、胡蓉、杨云英、陈世钦、陈君穂、王世珍、林复乙、肖明寿、周孟珍、郑宝珠、龚雪芬、郑葆真、蔡人伟、李美娴等老师。

在中学有:李国华、肖维梅、黄重远、阮丹萍、黄寄萍、黄志能、辛维庚、刘艺云、魏木土、郑工千、吴子帆、潘其容、郭缅生、朱仰林、卢文洲、陈大安、郭联美、苏佐雄、刘浩沛、唐少英、黄瑞甫、尤苏、林重远、周楚狂、郭光华等老师。

大学有:全国一流教授、导师方汉奇、新中国首位新闻学博士童兵教授、甘惜芬教授(当代新闻学三大权威:方汉奇、甘惜芬、徐铸成)。

然而,我最大的遗憾是终未能得这一众耆英渊博学识之万一,甚至未能分得他们性灵中的一点光辉,让自己再增几分才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是人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有了坚实的根基,才能更上一层楼。中学时期是确定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大学是再深造,确立是非观、世界观,奠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要走的人生道路。

记得刚进中国女中就读,是小学三年级。杨云英老师担任班主任。林希智老师教算术,她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学哪些地方不明瞭,她预先已经知道,因此讲解很细致,很耐心,她很有威严,课堂秩序很好。

后来,我华中毕业重回中国女中任教,并担任四年级班主任。这时,林希智老师已经担任副校长。有一天早会,林希智副校长拿了一叠试卷,向班上同学展示:这是你们尤老师当年在学校读书时的测验卷,你们看,卷卷都是九十几分,这些试卷有语文、常识……这件事我记忆犹新,感触很大。林老师是在帮我在学生们中树立威信,同学们由此对我更尊重,认为老师是个高材生。

我在中国女中最早的书法老师是王世珍,她从执笔、磨墨,到坐姿,无一不严格要求,并指定学生临“柳公权玄秘塔”字帖。

有一天,周颖如校长在检查簿籍时查阅了我的书方簿,发现很多红圈圈,十分高兴,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赞扬,这给我们很大的鼓舞。从此,每次发大楷本时,同学们都相互评比谁的红圈多,掀起了写书法的热潮。

学校里很多老师字都写得很好。其中首推周雅宝老师,她是我六年级的班主任,学识渊博,教学认真,上课时板书的粉笔字一丝不苟,非常娟秀,批改作业的红色钢笔字写得非常整齐。平时她习惯用铅笔,其铅笔字亦很工整清晰,刻蜡版的钢版字等,总之,她用各种不同的书写工具,都能写出各具特色的字来,特别是毛笔字,楷书、隶书、行书字体飘逸,秀丽雅致。各显风采。是我最崇佩的启蒙老师,是我学习的楷模。

及后我到华中升学,又遇到几位书法大师,其中吴子帆老师书写“广庇楼”三个大字,苍劲有力。还有黄寄萍班主任,他的文学功底深厚,一手中、小楷行书非常老练,学校的文书,李国华校长发布告都是黄寄萍老师执笔的。此外,叶广亮老师的钢笔字、粉笔字非常清秀流利。俗语说:“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我非常荣幸,能在众多良师那里“偷”师一点。

说到美术,我是不学无术,很惭愧,我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纪念特刊的编辑明立,要我写些东西,罗列了大纲,内容广泛,其中一个命题——“从中国女中的美术课看六十年代缅华学校的美育”。天啊!我只是高小每周一节课的美术科任,岂敢扛这么大的旗?

不过也谈谈我之为何斗胆承担这个教学任务。其一,我得服从学校的教学安排,学校既然安排我教美术,是对我的肯定与胜任;其二,当年年轻“自负”,以为书画同源,即能写写几个字,画画不妨也一试。

提起画画,说实在也是中国女中培养我的。高年级是林复乙老师教美术。他有美专学历,教我们静物写生,从基础学起,培养对美术的兴趣。林老师平时经常到外面写生,当时他是我弟弟尤肖达的班主任。做家访时,将一幅街景写生作品送给家父,记得当时他的签名是林复乙,家父与他谈起过“复乙”二字的典故。

在华中,有郭联美、尤苏、陈大安老师,他们都是美专的科班出身,尤苏老师还兼具“音专”学历,都是很有才气。初中一郭联美老师教英语和美术,上课时除板书外,还时加插图,十分生动精彩。星期六下午或是星期天,经常组织学生带面包,骑单车到郊外,如翁山公园、燕子湖畔去写生。不仅传授写生技巧,还教我们炭笔画、素描、水彩、油画方面的常识。

在新中国十周年国庆前夕,华中举办一次全校性庆祝国庆漫画大赛。我被同学怂恿,亦冒冒然画了一幅我国海陆空三军雄师图参赛。结果第一名卢晴和,第二名蔡汉在,我名列第三。学校将所有获奖作品布置在钟楼下夹道,作为庆祝国庆的一个内容。因为有这么一点成绩,我胆粗粗地接受学校给我的高小美术课,现在想起来真是悔不该,不知误了多少人的子弟。

我的学识浅薄,竟然当起老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遗憾的是我偏偏做了“人之患”。我知我不足,所以,做足备课,暑假期间做教案,教学笔记,搜集资料,争取做到极致。改卷也力求认真准确。课堂管理是严格的,我认为没有严的纪律是不能上好一堂课,老师艰辛的备课、授课,课时安排得很紧,一天要上好几节课,有时讲课讲的上气不接下气,面对一班几十名学生,如果课堂秩序不好,是不可能完成教学计划。当然,我的所谓“严”,应该是“严格”,“严明”,而不是“严厉”。误以为“严师出高徒”、“恨铁不成钢”,急于求成,而对学生要求“过火”,这是很“错”的。长期以来我以此而不安,藉此机会,公开向被我这个常让同学背后指称“最拍习”的老师体罚过的同学致歉!

文章固以平淡为佳,人生亦以名利为空,以平淡为实。有同学问我现在好不好,我的回答:“正常”,衣、食、住、行不忧。

我对生活要求不高,一套衣服可穿多年。不赶时髦,只求清洁整齐、适身。当然有时因职务上应酬,亦讲究一下仪表——基于礼貌,三分打扮。吃的方面简单为尚,不挑肥拣瘦,不偏食,不忌口,不抽烟,少喝酒。

蜗居亦极其简陋,只求舒适,阳光、空气充足,地方小,易打扫,免假手于人。一辆十几年车龄的小轿车上班代步。现在退休了,不赶时间上班,也少开车,以步行为主,权当锻炼。澳门医疗制度相对邻近地区可算很好,长者体检,看病皆免费,设备先进,医术高超。多年来全面体检。核磁共振、心电图、验血验便,皆托福过关。没有三高,心率正常,体重稳定,其余均合正常。

我这个人,说不出有什么优点,然缺点却比比皆是。首先那一股书生狷介之气(廉洁自守),不随波逐流,不识时务,坚持同流不合污、道不同不相为谋,嫉恶如仇,还认为在“择善固执”。常常念叨“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看看,硬邦邦,不懂得“从善如流”.......这就容易被“边缘化”。可是我的朋友很多,人脉很广,人际关系很好。

退休几年只求安安心心过上正常生活。因此,常常自警:人前勿张狂,待人应低调,做人要含蓄,要一点谦逊。

我一贯低调,不与人争锋,“君子好让不争”嘛。我“退”了,也要真的“休”了。一切社会团体的闲职,基本上辞退了。新的任命也婉拒了。平时写写字,拉拉胡琴,泡泡温泉,游山玩水,“闲坐小窗读周易”,看看黄帝内经怎样教我们少生病,不生病,探讨人文始祖伏羲爷爷、女娲娘娘在洪荒年代怎样开天辟地,以至神农、黄帝、尧、舜、禹等历史变革。这些是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要读的。特别是我,读得两行书,识几个字,要奋起直追,才能与时俱进。

几个月来,为了筹办好母校百年纪念特刊,阔别半个世纪的旧同学,在群主杜美英同学的带动下,谈得非常热闹,宛如当年在班上吵吵嚷嚷。人生难再,看到照片上那些熟悉的小脸庞,呼之欲出的名字,可现在人各东西……由于我不属于现今信息时代,不会玩电脑,只能远远的注视,默默的陪伴。况且,少言不生闲气,静修可致永年。

观同学们热闹的“交锋”中,可发觉不少同学在逻辑思维、心理素质、观点立场、文化水平、气度几方面都有超常的表现,尤为可贵的是没有机心。此间,同学们对我很热情,很敬重,非常感谢,也使我感到内疚。

拉拉扯扯,写下这篇不成文的“杂文”,杂乱无章,想到写到,语焉不详,又延误了编辑的工作,对不起,有劳大家指正。

2016年11月5日  写于澳门

本文刊载于《难忘舐犊情——纪念仰光中国女中百年华诞》

2016年12月,缅华笔友协会澳门出版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