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舐犊情:中国女中和我的机缘-曹润盛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7-06-19 12:45:42 共1655人阅读
文章导读 难忘舐犊情:中国女中和我的机缘-曹润盛

作者:曹润盛

我在1940年出生于缅甸中部的一个叫做勿圭的城镇,二次世界大战后,刚好勿圭开了中文学校,我祖父就把我从缅甸和尚庙学校转到中国学校去。

后来,我祖父为了让我学中文,我被送到有中文学校的市镇。于是我的中文就像打游击一样,辗转到第一谬、昂兰和啤谬等市镇,我的初中就在啤谬中兴中学毕业。在初中时,我最喜欢上的是音乐课,星期六、日两天不上课,星期六中午由仰光来的教师们让我们上歌咏课。那时是中国解放初期,好多抗美援朝和新中国的著名歌曲都是我们这些同学们唱也唱不过瘾的。

 初中毕业后,能来到仰光南洋中学读高中是因为中兴学校校长帮我申请到免费生。再由两位姑丈的赞助下,我完成了高中学业。我曾在学校生委会的安排下,得到了半工半读的机会,一直到高中毕业。我曾当过伙食团的会计、报馆的派报员。

高中毕业后,我能来到中国女中服务是因为机缘巧合得来的。那时,每逢星期六、日,我会约同学去华侨图书馆。当时的华侨图书馆是在23、24条街头面向广东大街的四楼。在那儿我无意间碰到我在第一谬读书时的同学,李宇澄学长。当他知道我快要高中毕业时,问我毕业后干什么?我说不知道要干什么。他问想不想来他们的学校教书。后来,我才知道他毕业后就在仰光五十尺路的中国女中教书,他的二姐李美娴也和他同一学校任教。我听了很高兴,因为我知道他二姐很和气,他也是我们一群小鬼中的老大,我们做什么活动都是他带头的。所以,我也很乐意能和他一起工作,于是我答应我愿意到他们的学校去。他就通知我毕业后来找他。

就这样,我很顺利地到中国女中附小。那时是1959年上学期,李宇澄老师让我和他一样当缅文科任老师,他带我去见林希贤老师,当时她是学校的训育主任还是训导不记得了,她很和气地告诉我学校的情况,要让我教缅文。就这样,我当了学校的科任教师,除了缅文之外,也教缅文自然、历史、地理等科目。

林希贤主任很和气,也很严格的。我当初当教员,上课时穿的是南中的校服。有一天,林老师叫我去办公室,她说学校规定老师要穿制服上课,长袖白衣和蓝裤,还要穿皮鞋。那时我穿的是南中的校服、白衣长袖和卡其布长裤,鞋子是篮球鞋。她说这样穿是与学校规定不符。她就是这样要求严格的训导主任。

当时,我的课都是在学校的四楼上的,就与四楼班级的班主任交往的较多,例如:趙润珍、谢淑华、曾玛瑙等老师, 她们都把我当作小弟弟看待、爱护我,帮了我好多生活上和教学上的困难。

我被分配教高年级的缅文科、联邦历史故事和全缅路程地理科,后来各种科目的教学都成立了教研组,缅文也不例外。我们缅文教研组的组长是李宇澄老师,其它教缅文的老师都是组员,小组里成员有林连全、王亚吞、吴瑞奇、简瑞贞、趙惠屏、卢方昌、王锦贞等老师和我。我们的任务是把从幼稚园至缅文四年级课本中的一切生字、生词都翻译成统一的中文译词。这个工作也可以说比较繁重,我们教研组每星期都得开会,把缅文自然、历史、地理课本中的生字生词都译成中文。让各位教授缅文课本的教师有了参考的资料,使各位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好多的方便。这教研组的工作后来得到我们的教缅文的前辈郑宝珠老师的赞许。我们也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利用拼音法来教学。以拼音法进行教学很有效。当时的周雅宝副校长就是以拼音法学会读缅文的报纸。

中国女中的男老师大都是还没有成立家庭的王老五,所以大家都住宿在学校里,我们的行李用具都放在学校半楼的房间里,到了晚上大家各自在教室里把课桌排列起来睡,天一亮起床后又把课桌排回原位,这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当寄宿生一样,当时曾睡过教室里的教师有梁联发、林连全、陈清贵、王亚吞、卢方昌、伍瑞奇、林怡捷、叶欣荣和我。

使我感到难忘的是学校的领导包括校长在内的老教师们对我们年轻教师是倍加爱惜和关怀,关心我们的课外的生活,从来就是以说服教育的态度对待我们,很少有严厉的批评。而且不管办私事或公事,她们都抱着勤俭节约的观点来处理的,这些对我往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学校也很关心教师们组织家庭。当年陈清贵和杨丽蓉二位老师、洪楚鸿先生与黄坚老师的新婚之日,发动全校教师来帮忙把喜事办得很热闹。陈美惠老师订婚时,学校在新校舍四楼替陈美惠老师办了茶会招待。在学校被收归国有的那一年学校派我帮陈启玲老师填表申请缅籍的手续,使她获得了在学校继续留任机会。(注:当时只有缅籍老师才可以在学校留任,陈老师在她母亲的缅籍本里有她的名字,因此获得了合格的缅籍公民证。)陈美惠老师是单亲子女,所以学校又派我帮她的祖母申请免交外侨登记证税的手续。    

1965年,缅甸政府对所有的中学收归国有时,学校考虑到小学被收的日子也不远了,因此,学校领导开会决定后,由林希智副校长带头向董事会建议,对全校的教师发给一个月的薪水,作为对教师的一种慰劳,董事会也欣然同意了。

收归国有后,学校也精心策划、安排在学生们的家里开办中文补习班、让学生们有继续学习中文的机会。

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女中除了办好教育传承中国文化之外,不忘对老师们的生活上关心和爱护。

如今,中国女中被收归国有的日子虽然已过了五十多年,但我还是对她无法忘怀,一想起她,就联想到两位校长、林副校长和秀莲姨、郑宝珠、蔡人伟、陈世钦等前辈老师们,久久不能忘怀.......

2016年09月18日   写于仰光

本文刊载于《难忘舐犊情——纪念仰光中国女中百年华诞》

2016年12月,缅华笔友协会澳门出版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