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舐犊情:感恩母校——中国小学-陈清联
作者:陈清联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我移民美国南加州已有了十八个年头。
回首往事,过往的点点滴滴,片片段段又涌上心头,时空把我带到幸福的童年。
最是难以忘怀的是我在中国小学学习的那段岁月,是她塑造了我的人生价值。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提起“中国小学”,人们会竖起拇指赞誉不已。作为第廿九届毕业生的我,深感荣幸、自豪。
母校能有如此的知名度,仰赖于校董会的全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无私奉献。
中国小学的前身是“中国女子中学”。创办于一九一七年元月十二日,一九六三年改名为“中国小学”。在海外能办就一所正规,完整,全日制的小学,着实不易。
周雅宝是我们敬爱的校长。她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我从没见她发脾气。
学校还附设幼儿园。园址为仰光瓦旦路的黑猫体育会(现今的Panda Hotel)。石秀峰是园主任。她总是笑容满面,挥手致意前来就学的孩子们。
上课铃声一响,先由曾玉宝老师或陈金笑老师弹奏钢琴,带领学生唱起来:“今天是星期x,晴(雨)天,我们来到幼儿园读书,游戏,啦啦啦啦…… 我要听老师的话,做个好学生。”随着悠扬的琴声,天真烂漫的歌声,开始了我们具有意义的一天。
老师对学生关怀备至,视如亲子,非常重视品德教育。教导学生要互敬互爱。例如,乘坐校车要相互关心,车拐弯要彼此搀扶,以免摔倒受伤。上下车要排队。平时要遵守秩序,要有礼貌。用餐时碗筷调羹不得碰击出声,加饭要先举手示意,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等等举止行为,灌输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作风。
教授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文,缅文,地理,历史,美术,音乐,体育,劳作。德智体美均获得培养和发展。高小班增添了技能课,男生学工艺,女生学针线等女红,能取得一技之艺。
学校还安排我们到野外郊游,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开拓我们的视野和增长课外知识。
表现良好的同学被选入服务队,那是光荣的事。当年我也荣幸地成为一名服务队员。任务是担任服务工作,每周二次。在老师的带领下,给低年级教室打扫卫生,排座椅,注满饮水壶。值日之日,我无比兴奋,比平日早到学校,小心翼翼地把红臂章别在袖子上,神气十足的等待分配任务。当年的我,懵懵懂懂,觉得新鲜好玩,未能体受老师的用心良苦。日后居然培养我们热爱劳动,为群体服务的良好美德。
印象中,简瑞贞老师生动的数学课,给我启发很大,使我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入大学,我选取数学科,它对我的职业生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在Sein Gay Har超市任总经理时,把我的数学经验传授给员工。个个运用地很有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
来到美国,我能在一家具有规模的电脑软体公司求得一席,是凭着我懂汉字繁简体,会运用注音和汉语拼音。是当年陈连发老师,王锦贞老师和苏金安老师悉心教授的中文,使我受益匪浅。
由于生数激增,学校扩建。我们廿九届同学有幸第一批进入新校舍上课。教室明亮宽敞,空气清新,感受很舒适。
一九六六年,连私立小学也收归国有。当局仅允许在外以十九名限额教授中文。
一九六七年,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补习中文也被取缔了。
五十年过去了,中国小学的校友各自天涯,都在不同的国度和工作方式自有建树,活出灿烂的生命来,是母校的谆谆教诲分不开的。
感恩母校,我的中国小学!
2016年9月 写于美国
本文刊载于《难忘舐犊情——纪念仰光中国女中百年华诞》
2016年12月 缅华笔友协会澳门出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