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民间习俗(三)书写技巧和“沙贝”(丘文译)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民俗 发布于2015-10-05 11:13:26 共2822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甸民间习俗(三)书写技巧和“沙贝”(丘文译)

 

 

缅甸民间习俗(三)书写技巧和“沙贝”

作者:新彪尊 旺登   译者:丘 文  

“沙贝”(缅语:文学之意)

贝叶棕

    沙贝:

    古时做和字<缅语,沙>相关的叙述,或讨论写字的事情,并不单独写一个“字”<沙>,大家习惯于和“文”联合写成“文字”或“文学”<沙贝>。大家认为只有两字合成的词才算义意完整。

    训示人们别不读书的训语中抚有:

    “思念母亲,牵挂父亲,受不良诱惑,不读书,思路堕落,心计错误,等回到家,让他知道不<学文>识字,废物一个。”(注:译意。)…以上在“教训儿子瑞宇”诗(PY0)中有这样的训词。同样在辛摩诃雅塔达牙的“新「东达训语」”中“抛妻离子,不负教养,虽不仁不义,但日常也听文学语言”(注;译意。),所以“文字或文学”<沙贝>这个词适用范围相当宽广。

    那么<贝>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东西?辛摩诃雅塔达牙的“都悉布巴”训语中“不闻不问,不互相讨论,随意讲演,为何不去数数<贝叶>,在贝叶中潜心学习。”由此可证<贝>是以张计的, 如是说法,要人们学习贝叶上的文字,所以,<沙贝>这词成了一种习俗用词。

    <贝>是一种树叶。是<贝>树(多罗树)的叶,所以叫<贝叶>或<贝>。<贝>树像棕榈树,椰树,树干周围横生枝叶,成熟时自然脱离。<贝树>和棕榈树一样在树顶端长叶子。

    棕树一年接一年不断地开花结果,贝树却只结一次果就枯萎了。缅族有一句谚语“贝结一次果,鸦报一次喜”。

    旅行在 水路或公路上,看见远处村庄,小镇,黑暗中隐隐约约,奇奇怪怪,向四面八方伸出长长的树枝的树就是贝树(多罗树)。

    贝树的干比棕榈树狭,结果期慢,棕叶沿边有刺,贝叶也一样,棕叶和贝叶有很多相同的特征,贝叶会比较大。棕叶无法织成绳,贝叶却可以。

    棕叶很容易横向撕开,贝叶如法撕裂的话可以看到散出的纤维。所以贝叶会比棕叶质硬好用。因为这个特点,人们在韦写方面选用了贝叶。

贝叶书写技术

    贝叶的书写技术,从文物记载上得知,是始之达艺克达雅时期。缅甸蒲甘王朝时,缅族从达艺克达雅(太公城)“骠”族那儿传承而得,嗣后经邦牙王朝,阿亘时期,东吁时期,榕扬时期,贡邦时期得到更成熟的发展。

    历代的文学家,高僧,民间作者,从事文字工作者,从事民生事务者的活动,多数都用贝叶做记载。缅字拼音规范,史册,梵文文学,三藏经典,「PY0」,「骓杜」,「埃亲」,「鲁加」,「嘎亲」「儿亲」「雅干」「也亭」<一>,诗词歌赋等文艺之花,都借贝叶而传承盛开。

要是说缅甸文学始自蒲甘王朝的话,那么做为文化艺术传播的载体就是贝叶。所以贝叶是缅甸文化的依存。保存缅甸文化遗产,发扬缅甸文化艺术的是贝叶。这个说法不会错。

    (注;<一>以上均为缅古诗体,有摇篮曲,武士出征时唱的盾牌曲,有专以历史剧情为内容的诗。)

    贝叶韦写法

    贝叶不仅是用在一般文学作品,诗词歌赋,商贸契约的书写。政府议院的法令条文,也都用长形贝叶书写,有一行书令,二行令,三行令等形式的写法。

    长状政府法令条文外,文学经典也有四类书写法,就是……“节局,镶金线,朱红线,棕黑线”。虽有多种书写法和装饰上的分别,基本还是贝叶,贝树上摘下的叶。

    缅甸各朝王者在布施建筑佛塔寺届,水井的同时,习惯栽种棕榈树做为纪念。注重栽培对人类极有经济价值的棕榈树外,对民族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贝树的栽种也非常重视,优质的贝树种子被用绒袋装好,王者要亲手栽种,并赐以金艮甘露的浇灌。

    为保有合格的贝叶,须对规定釆用的贝树,从萌芽开始就照顾地无微不至,锄草松土。这样的工作叫“护贝”。“那前面蒙蒙可见的六棵半,削下下摆的叶,可好书写?小哥。”此首“锣歌”是削修整理贝树的歌。整修的贝树能收取可适用的贝叶期,需八到九年。

    虽然名叫贝叶,并非所有枝叶都可采用,在这些枝桠中选择最后伸出的嫩叶或叶苞。但是尚呈白色过于幼嫩的是不可取的。因为容易破损。贝叶茎两边连在一起的叶子如果裂开枝出,这种贝叶已过于老化,贝锥难以刺入不易书写。

    贝叶苞一棵树一次只能削到一苞,削下的叶苞要用锐利的小刀,剃掉叶柄,用溪水浸泡两三天,取出晒干,但不能晒脆。 为使叶面纤细,要用水再浸过,第一种方法是用掏米水浸泡,后晒太阳。另一种方法用普通水放少许饭浸泡,后晒太阳。不管用那种水浸泡,须等到水起泡沬,贝叶才算制作完成。

    泡制后纤细的贝叶,要逐页放在木条或槟榔木架上,进行表面刨光工序。背,面两方都得多次磨察使之纤细。此后用水洗净,再度亮干。最后修切头尾用两块木板夹牢便大功告成。

 这册“贝叶经”是用缅甸字母书写的巴利文大藏经,版本极为珍贵。

    贝册

    木板的长短标准依据贝叶的大小,对用木板夹齐的贝叶,进行划线的工序,这个工作程序;首先要在贝页上凿两个基座柱洞,座柱洞是为了把贝叶安放在固定贝叶的基座上。座柱洞凿在贝叶两头,左边三份之一,右边三份之一处,所以每张贝叶都有两个柱洞,这柱洞是用烤火的铁丝或铁锥穿凿。

    凿就柱洞后的贝叶,还须用凿贝刀把溢出贝夹木板外的贝叶凿去, 然后在贝叶的背,面进行拉线。拉线就是将一条涂有黄姜粉的绳子在贝面 上拉紧,轻轻一弹。

    贝叶微凹的一面叫“宛”,微凸的一面叫“培”,“宛”和“培”两面弹了线后,套在用细磨的竹子做成的座柱上,就可以韦写了。

    四种书写法

    贝叶制成后,页面已可供书写,贝文上的字母有四种写法,用药水写后上粉金,用金墨直接写的金字,用墨汁写,用锥笔刻等书写法。

    雌黄粉金贝如下:

    将要用的贝叶涂上树脂库藏,把库藏处理后定型的贝叶取出,用雌黄书写然后上粉金,这就是雌黄粉金贝册。这种用酸子核大小字形写的雌黄金贝,就是现存的古经金字贝册。古经粉金贝册,每张的价值需根据施主的经济力,酌情进行粉金操作。

    金墨贝册是用墨水写的,但它的墨水不是黑色而是金色,所以叫做金墨贝。也叫“瑞沙瓦”贝册。做为当时国王,王储,有权势的官僚们的布施品而流传下来。

    墨写贝有两种,用树脂写的和用混合墨汁写的。彷佛一看似乎相同,详看才知有所分别。

古缅族制混和墨汁的方法;把砂渗和在棕榈汁中,十九天后把汁水蒸镏到三存一再和颜料混合的方法。另一种是制作划线用的墨汁方法。洋油或其它各种油烟用动物胆汁溶和固定。

    墨写贝叶写时要用尖锥,锥笔用牛耳内的毛制成,这种墨写贝叶字粒大小如酸子核,古经册都可见。古经贝文最普遍被运用的是“铁锥”写的贝叶。“铁锥”肚大两端尖,重约一分多将近两分,六分长的鈇笔。

    书写贝叶时要有书桌,书桌左内方有一凸出的布团,书写时贝叶要放在布团上,握“铁锥”的食指要有像戒子的圈圈套以便握紧铁笔。

    贝面的排字法

    经文的作者或把他人的经典作品抄录在贝叶上的贝文刻写者,都习惯两面都用。但不注写页面号码,而在贝叶背面的左边空白处,按字母的顺序注明页码。

    一张贝叶不会从左到右写满字,左右两端至少留有三,四个手指并排宽的空白,所以很容易找到页码。

    页码不用字母「加支,卞委,咖额,卞志,鄂」。也不用〔一,二,三,四〕数字。用“咖甲,基计,固古,给格,各郭,甘伽”<缅文笫一字母m的拼音>。24面12张贝页叫“一束”(直印加),经文如超过一印加的页数,就要运用“卡”字母,最后字母(阿)都用尽了,就换“家,甲,加”注数。

    一面贝页要写多少字没有硬性规定,根据贝页的大少大概有七行到十二行。所以,有“七行贝”,“八行贝”,“九行贝”的称呼。

    贝叶 书写或抄写时免不了会有错漏字,那时必要改错跟补漏,贝页上要在两行间补漏并不容易,只有在漏字的地方注上乘号叉叉,然后,在两端空白处补上漏字。没有规定固定的地方,是为了方便书写者选择和漏错处最近的空白。

    另有写了错字就在错字傍写<拼都>号后补正。例如写“鸟”字却拼错,就在拼错的字母上点一墨点,如果完全拼错就在错字上注上<拼都>(一)画上园圈后续写。

    贝文有时也会有副题,原经文的题是;摩诃达雅都密幸九章经,在经中每个章节另有不同的小题,如,(加蒙花)(二)种类,医院分类,花卉分类,磨具分类等分项小题,分别注写在贝叶左边空档处。但有时会出现在右边空挡。

    有经验的贝叶书写师,会把自已正在抄写的经,文的名,写在叶背右上边或每隔四,五页就注明一次,如果在贝叶背上端没发现经,文题的话,就要在序文或结语处找,那就得浪费时间。

在贝册可以发现缅甸字的另一种写法,简化字的书写。在书写贝叶时最要注意整齐,例如;写(轿)时无法拼上(加达)尾时巳到字行边,虽有余地可续写,但为整齐不让突伸起见,就要把(加达)写在下一行。

    但是像“轿”这个字根据可容的空间,可以缩写成“大委投 牙达 沃加敏”,读者会寻义读正音。(高)缅<好>字可写成”大委投 鄂达 西牙包”,另如(西耶)写成“沙宁 雅达 艺拾”,(卡依)旅程写成“卡委 雅乙 龙支阵珊加”,是一种文字的缩写法。

    书写好的贝叶集合起来成为一部贝书,一本贝经。要使这些贝册耐久经用,得涂上桐油或油渣。叫上油渣。有的沬涂黄姜粉,红泥粉,煤炭粉。用自己喜欢的粉末涂抹后还得晒太阳。像这样精心制作后的贝册,就可成为“千年贝册”。晒干的贝叶理整齐后,上柱座固定。没写字的贝叶也被做为垫底收集在一起。

    垫底的贝叶为备用而设,如果发现贝册内有破捐的贝叶,就可随时取用,立即补抄。贝册里抄有字的贝叶称“主页”正文,垫于下面空白的贝页叫“垫底”。垫底和刻有字的正文尾页间是该贝册的“序”和“总结”,然后用两片和贝叶大小相等的木片上下夹好,这两片木片叫“坚”(缅语板面)。

    根据木片的外表也有这样的称谓;涂有朱砂水艮的叫;水艮朱砂板。贴有玻璃碎并沾上粉金的叫;玻璃粉金板。也有根据贝册的制作方法的分别叫法;扎好贝册后,两旁留白中间粉金的,贝册两头旁侧上粉金的,长方形只在座柱外两边涂粉金的。两旁粉金留中的叫“间实贝”(蔗节贝)。对那些方形上下左右四侧都上粉金的“金粉贝册”。

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叫“白贝册”。上下左右四侧都上树脂的叫“黑线贝册”。上水艮朱砂的叫“红线贝册”。

  

 贝叶经

    奇异贝册

    在抄写好的贝册刻记页码常用的是缅文拼音,如”咖甲,基计”,都以十二张为一束的规矩记页码。但是也有用数字记叶码的奇异贝册。这些贝册除用数字记码,还有特别的号,如;<1>加”艺恰”,<1>加“龙支阵”,记到<1>(艺恰西雅包)为最后数码(缅数)。

    此外,彩色贝册因为少数,算是稀有贝册之类。它用粉金,树脂,水艮和绿色描有线条,绘有花卉。贝叶两旁四侧绘有线条花纹。这种贝册在硕彪,额瑞村和尚庙里发现的,罕达瓦底王捐赠的《巴底纳卡经》就是这类贝册。

    另一种特殊是拼音与众不同,它们不照常规拼音法,在“直昌因”“龙志阵”还加“o”字尾。这听说是当时议会,法院,政府机关的写法。为显示其威严正统。

贝册的保存

    钉了座柱后盖上木片的贝册首先用麻绳捆好,后用裹册布巾小心仔细地包裹,再用捆册索绕着贝册前后捆实。捆册索宽有半寸或一寸,长度则根据索面的祷告词的内容长短为极限。这索虽由粗糙的民间纺机结成但很是耐用,色泽鲜艳,配色亮丽耐观。索上的字也十分秀丽。

    储存这些装饰好的贝册的箱子叫“沙岱”<缅语 ;字库>。放置于雕花木桌,树脂油灰花纹塑雕桌上,或镶彩色玻璃碎片的桌子上。用木制造的“沙岱”箱有方形,矩形,有长,宽,高,等矩形的。

    “沙岱”箱不装钌铞儿,不设挂锁,只何锁孔,须用小铁橇棍开启。“沙岱”箱的门不开在傍边,开在箱子上面。箱子两侧贴有舍铂或上粉金,雕刻誓世训语。或雕上佛教故事里一些插图浮雕。浮雕内容多采自历史剧目。

    金光闪闪的这些“沙岱”箱现在已成为各间三层重檐寺庙伪装璜门面的宝贵古物。成为寺庙里沙弥学徒们赖以习修的珍宝。成为佛陀圣训聚宝之处而受尊崇,誉为“圣经宝塔”。

    “瓦达瓦尼那, 雅摩大达”起头的宇奉雅写的貌意迎邀和尚的诚邀书中,”要求贝册和刻写贝册的青年和尚,一定要把“必底加尼格九首写在贝经中。”

    学生僧侣从一间庙宇到另一间庙宇去学习时,要把上述贝册用“干不累”<包裹贝册的布>捆包了带去。“干不累”也叫甲勃礼或沙巴礼。

    “干不累”是竹和布混合编织的东西。织作方法;编织物的长短要和要包装的贝册相当,厚度要用相当于座柱般厚的竹片如织竹帘那样织作,织作时穿织竹纬的经线,一般是丝线,竹篾,羊毛线,为织得华丽美观,采用彩色经线,编织图案花纹。

    有些“干不累”只用善通访织方法织成片后,缝贴在布条上,贴饰一些美观的饰物。所以贝册的阅者,首先要解开长长的捆索,然后解开贝册包巾,才能看到裹册绳和贝文。

    要是粉金册而且未曾有人开阅过,就要用象牙,木或骨质制成的剔刀翻开贝叶。因为年长月久贝叶会黏在一起。一般要先见到几页正文之后,才能翻阅全册。

    贝叶上的文字如模糊难认,要用表面柔软的布沾点火油由左向右轻轻地刷过,不能左右擦,如果左右刷擦会使贝叶挂洞破损,贝叶中间叶肉翻出,或使贝叶断列。

    读好贝文要把页背朝上翻置,这样一页一页读后有序地叠在一起,到读完最后一页就可以整叠翻转过来,就是叠好的一册。

    贝文里必须注意的行间的收尾字“意”和“钥”会互用。为了区别经常会在“意”字旁划一坚线,因为是用铁锥书写,贝叶经不起划横线,不小心划了会裂列贝叶。要写“一张贝叶”时,一字上要加上一点,要写“一英加”时会在”一”上加点和注上“艺拾”。

    公元1874年后,在下缅甸出现印刷机,贝文的书写就慢慢退出舞台,贝的时代因而消逝了。

    注:(一)拼都〔缅音〕,小圆圈。

    (二)加蒙;块根或寄生植物名。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