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缅甸华侨(林清风 张平)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历史回眸 发布于2013-06-07 12:46:15 共3155人阅读
文章导读 辛亥革命与缅甸华侨(林清风 张平)

 

辛亥革命与缅甸华侨

林清风 张平

内容摘要:

   百年前,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在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潮流中,缅甸华侨没有缺席。中国同盟会缅甸分会及其分支机构遍布缅甸,广大缅甸华侨 ──主要包括闽籍、滇籍、粤籍华侨,都自始至终积极支持革命。尤其在革命处于困难时期,不仅组织学习,关注革命形势、办报宣传革命思想,凝聚侨心,积极筹款助饷,还直接投身于革命事业,有的还为祖国光复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在缅甸华侨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 辛亥革命  缅华社会  光华日报  政治论战  筹款助饷  

一、前言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两岸三地举办一系列不同主题的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驱的光辉事迹。一百年前,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建立一 个民主共和国。在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潮流中,缅甸华侨也毫无例外地自始至终支持革命,不仅积极筹款助饷,还直接投身于革命事业,在缅甸华侨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二、辛亥革命前的缅华社会

   二十世纪初期,旅居缅甸华侨中的知识界开始关注国事、侨事,并参与其中。当时同盟会和保皇党都在向海外寻求支持力量,缅甸华侨知识界也就成为他们关注和争取的目标之一。他们双方都派人到缅甸活动,组织社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争取华侨。  

   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倡导下,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一致推举孙中山为总理。为了广泛联络华侨,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1905年秋,湘人秦力山〈号巩黄〉受孙中山的委派抵达缅甸仰光。徐赞周在他的《缅甸华侨革命史》(1901/1912)的专着中,详细记载革命党人湘人秦力山在缅甸的革命活动。当时经理庄银安诚邀秦力山进入《仰江新报》编辑部,于是,秦力山利用职务之便,宣传民族主义,鼓吹革命,并撰文《革命箴言》二十四章,凡六万余言,登于《仰江新报》,对缅华社会影响甚大。「风动一时,后来造成华侨实行民族革命,实基于此」。注(1)可惜仅登载十九章。辛亥革命前,保皇党与革命党通过媒体开展激烈的论战,这一时期的政治论战,打开侨胞的政治眼界,对缅甸华侨的思想混沌发挥了启迪作用。

(1) 冯励冬着《缅华百年史话》﹝P29﹞。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香港缅华互助会出版2002年3月。                              

三、同盟会缅甸分会的成立与《光华日报》的创刋

    1908年3月1日,孙中山派四川籍的王群携同盟会总部的章程和委任书由东京来缅,策划组织中国同盟会缅甸分会,乃邀请率先报名加入中国同盟会的徐赞周、陈仲赫、陈钟灵等人发起组织同盟会缅甸分会,并积极开展有组织的革命活动。首批申请入盟的有陈守礼、张源、陈国章等三十七人。

   1908年4月,同盟会缅甸分会成立后的第一次会员大会于仰光市中心的白塔公园〈即素丽公园〉举行,会所设在仰光二十三条街益商学校内。随着分会队伍的迅速壮大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于1908年11月20日举行全体会员大会,通过分会章程〈共七章三十五条〉,选举产生正式职员六十八人,公举庄银安〈字吉甫,号希复〉为会长,庄银安、陈仲赫、徐赞周等七人为主盟人。会所迁至河滨街与百尺路转角处的三楼办公。由于当时同盟会缅甸分会仍属于秘密组织,所以对外名称初期以演说会为名,后改为觉民报社,每逢三、六举行演说讲座,宣传革命道理。

   同盟会缅甸分会成立后三个月,其时适逢河口义师失败,黄子和、杜韩甫等逃亡至缅甸。为了扩大宣传、激发斗志,他俩主张创办机关报,“以强党势”,宣传民族主义,鼓吹革命。当时盟员亦普遍赞同应该要有自己的一张报纸。取得共识之后,随即开展筹备办报事宜,由庄银安、徐赞同、陈文瑞、陈守金等集股,并承购当时因经营困难而停办的《仰江新报》的全部铅字机器,创办了《光华日报》,于1908年8月27日正式出版。经理庄银安、副经理陈仲赫,后改由陈钟灵担任。总主笔初为杨秋帆,后为居正〈觉生〉,他们两人均由孙中山由星洲推荐过来的。先后担任助理编辑的有黄大衮、何荣禄、黄铁石、傅春帆、陈绍平〈湘君〉、林文曲、黄兰士〈兰释〉、徐赞周等。

  《光华日报》是同盟会缅甸分会的机关报,它是以“开通民智、振兴祖国”为宗旨,极力宣传“驱除鞑虏,建立民国”的主张,”经常揭露甲午战败的史实,来唤醒华侨要雪耻图强,革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命”,并与保皇党办的《缅甸日报》展开论战。

   为了破坏同盟会缅甸分会的革命活动,清政府匆匆忙忙派萧永熙为驻仰光第一任领事。萧氏到任之后多方破坏《光华日报》。1909年秋,该报因撰联讥笑清政府驻仰光领事萧永熙,为华侨富商陈文郑出殡点主注(2)而被胁停刋。同年12月13日又筹资,仍沿用原报名复刋。萧氏不甘失败,迅即于1910年初申请清政府向英国驻华公使“交涉”,“动以危辞”,谋求英国“将该报当事人驱逐离缅”。终于使英外交部电示驻缅总督怀特强令《光华日报》于1910年10月二度停刋,并递解主编居正,经理陈汉平出境。据资料,庄银安潜抵槟城后,和他的同志陈新政等重整旗鼓,筹款再办光华日报于槟城。

  《光华日报》被迫二度停刋之后,同盟会缅甸分会不畏强暴,克服各种困难,于1910年3月起又先后出版《进化报》〈不久又被迫停刋〉,《全缅公报》、《觉民日报》等,坚持宣传革命,直到辛亥革命胜利。

(2)“点主”,即在死人神主牌上用朱笔点一点,以为光荣﹝黄重远语﹞。

    光华日报在缅华社会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它对缅华社会的影响却是深远的。这一时期,革命与保皇之争;立宪与帝制之争,以推翻清廷为主要目的展开的政治论战,打开侨胞们的政治眼界,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对侨胞的思想混沌发挥了启蒙作用,为传播旧民族主义思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四、 缅甸华侨慷慨解囊筹款助饷

   在一百年前的那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潮流中,缅甸华侨始终大力支持革命筹款助饷。1908年10月间,孙中山派汪精卫、吴应培及陶成章先后来缅筹款,侨胞捐集三四千元。1909年春,孙中山派胡汉民来缅,筹款二千元;同年夏,黄兴﹝克强﹞来仰,又筹款一千元。武汉起义后,十月十一日仰光同盟会开筹饷大会,十月十七日汇港币一万元,寄香港中国日报转交孙中山。注(3)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6月22日﹝另有一说是于6月26日——引者注﹞,仰光杨子贞,曾广庇等发起劝募国民捐,支持祖国政府建设,组织缅甸华侨全体国民捐总局,十个月内捐得缅币二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盾十三安,先后电汇北京财务部。注(4)

   同盟会缅甸分会及其分支机构,乃至广大侨胞在支持和参加推翻帝制,光复祖国大地方面做出很大成绩,特别是革命处于困难时期,缅甸华侨慷慨解囊,积极筹款助饷,革命前的义捐助饷,数目达二十万元;辛亥革命后续募得爱国捐和国民捐约达四十万元,缅甸华侨的大力支持革命筹款助饷,早已得到孙中山的赞扬和肯定。1912年3月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注(5),发给时任会长徐赞周“旌义状”一张,以褒扬其在缅甸率先入盟,发起组织同盟会和带领全缅华侨从各方面支持祖国的光复事业。注(6)

   1912年6月,由曾广庇、杨子贞发起劝募国民捐,组织“缅甸华侨全体国民捐总局”,公举曾广庇为局长,在他的带领下广泛开展劝捐活动,成绩显着。由于曾广庇带头捐献巨款,获得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题赠匾额一块及奖章。注(7)

(3)郑祥鹏编《黄绰卿诗文选》﹝P341﹞。中国华侨出版社1990年2月。

(4)郑祥鹏编《黄绰卿诗文选》﹝P343﹞。中国华侨出版社1990年2月。

(5)据史料,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由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了以清王朝为代表的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6) 吴灿辉着《旅缅泉籍华侨与中国同盟会》专文。2005年2月25日

(7) 郑炳山主编《在缅甸的泉州乡亲》之”先贤人物传”「曾妈庇﹝广庇﹞」﹝P125/12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6月。

五、 缅甸华侨踊跃参加革命活动

    1908年10月间,根据同盟会缅甸分会全体盟员大会决议,委派居正、陈仲赫二位为专员携带由庄银安会长署名的函件专程分赴缅属各地,开始宣传革命,动员加入同盟会缅甸分会,壮大组织、以及募集光华日报日报股份等革命活动,并获得广大侨胞的同情、支持及参加革命活动的华侨与日俱增,革命热情高涨。至1911年,全缅华侨先后加入同盟分会的盟员达2343人,缅甸同盟分会先后在勃生、丹老、毛淡棉、兴实塔、渺名、瓦城、敏建、卑谬、彬文那、木各具、居脉、洞遇、礼勃坦、瑞帽、新彪遵、绕彬九、榜地、知亩、勃固、吉桃、仁安姜、东枝、昔卜、八莫、蒙摩等城镇建立了同盟会分支机构二十五处,由于当时仍处于秘密组织状态,故缅属各地的分支机构均用XX书报社的名称,如勃生的汉兴、瓦城的振汉,毛淡棉的汉声等。

   1911年初,根据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同盟会缅甸分会决定选派杨秋帆﹝滇人、号思复﹞返回云南发动军民,组织起义,3月10日又派出李雁南、郑亚坤和方近仁等十六人组织“敢死队”,回广东投入革命军,直接参加4月27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即黄花岗之役。其中,李雁南殉难、郑亚坤受伤,李雁南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唯一的一位缅甸华侨。10月30日,同盟分会又派出五十六位盟员分别由陈钟灵、李亚灵率领回国投效革命军,其中,陈钟灵等十三人赴福建,为祖国光复事业尽匹夫之责。

六、缅甸华侨踊跃投身于革命事业

    初期,同盟会缅甸分会是以仰光为中心开展革命活动的,后来才逐渐扩展至全缅甸各地,并在二十五个城镇建立了分支机构。二十世纪初期的缅甸华侨,以仰光为中心的缅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以闽粤籍华侨居多;而曼德勒以上掸邦及边沿地区,由于地缘关系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则以滇侨最多,据非正式的统计显示,全缅华侨中,滇侨人数居首、闽侨次之、粤侨再次之。

   据资深报人许麾力在他的《为迎新而谈旧事》一文中指出,当时在仰光之华侨几乎全为闽粤同胞,虽因语言不通,但能和善相处,遇有大事,即开诚合作。如辛亥革命时,侨胞之进步分子支持革命军,实为闽粤一体,固无畛域之分也。

    同样地,滇侨在革命活动中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滇侨张成清、字石泉、云南腾冲人。他是辛亥革命时期缅甸同盟分会的重要成员,也是同盟分会会员中

    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他和庄银安、徐赞周、寸海亭等人,作为同盟分会的骨干和侨界领袖,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侨胞的大力支持下,缅甸同盟分会在缅华社会迅速发展到二千多会员,建立了二十五个分支机构,经过他们的宣传、发动、联络,使得缅华革命党人与香港、昆明、腾越的革命党人联成一线,互通讯息,直接受命于孙中山、黄兴的领导,最后促成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十七天爆发的辛亥腾越起义的成功。

  又如杨秋帆﹝号思复,滇人﹞,缅甸同盟分会机关报《光华日报》的总主笔。1911年初,他接受同盟分会的委派,返回云南发动军民组织起义。

   总之,中国同盟会缅甸分会及其分支机构,乃至广大缅甸华侨在同情、支持和参加推翻帝制,光复祖国的革命活动中作出了很大成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革命处于困难时期,缅甸华侨慷慨解囊,积极筹款助饷,并踊跃投身于革命事业,有的为祖国光复事业而献出了宝贵生命,在缅甸华侨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作者介绍 :

   林清风(男),籍贯福建厦门,出生于缅甸,中学教师。现居澳门, 澳门社科会会员、广东华侨历史学会顾问、澳门归侨总会顾问、澳门缅华互助会副主席(现今第十六届)。已出版有《缅华社会研究》第一至第五辑(编着)、《归侨在澳门》(合编着)、《缅甸华文文学作品选》(合编着)、《缅甸佛国之旅》(合着)等,是《澳门总览》、《澳门百科全书》、《港澳经济年鉴》等工具书撰稿人之一。近年来主要研究缅甸华侨华人社会的、历史、文化、教育、缅华社团社会功能及其发展动态等。

    张平(女),现居澳门, 另名张惠周。籍贯褔建省南靖县。教育专业系学士,在缅甸、中国和澳门中学从教三十六年。澳门中华教育会会员,澳门社会科学学会会员。澳门缅华互助会现第十六屇秘书长;广州市侨联现第十二届委员会顾问。《缅华社会研究》第四、第五辑主编之一, 发表有《试析教育对经济的作用》、《仰光华文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新世纪澳门基础教育发展思考》、《略谈缅甸华文教育》……等多篇教育论文;《澳门百科全书》撰稿人之一、《缅甸华文文学作品选》(合编)。近年关注研究缅甸华侨华人社会的历史、文化、教育;缅甸华侨华人对祖籍国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与承传、与缅甸本土交融的趋势,缅甸华人社团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祥鹏编《黄绰卿诗文选》之“同盟会的活动”、“辛亥革命后”。中国华侨出版社,1990年12月。

[2] 苏基丰,《清朝的第一任驻仰光领事》,1996年。

[3] 郑炳山主编,《在缅甸的泉州乡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6月。

[4] 徐赞周,《缅甸华侨革命史》﹝1901/1912﹞,该专著作为附录-收入冯励冬的《缅华百年史话》,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香港缅华互助会出版。2002年3月。

[5]吴灿辉,《旅缅泉籍华侨与中国同盟会》。2005年2月25日。

[6]尹文和,《弘廓深远张半达-记缅华同盟会会员张成清》。

原载林清风洪新业编《缅华社会研究》﹝第二辑﹞,澳门缅华互助会出版,2001年10月20日。

[7] 黄重远,《缅甸华侨新闻事业记略》,原载曾冠英编撰的《缅华杂文集》,2002年出版。  

                                              2011年7月30日 写于 澳门

 

注:本文刊于《亚太经济》(增刊)闽籍侨胞与辛亥革命论文集   2013年5月 第67页《亚太经济》ASIA-PACIFIC EOONOMIC REVIEW 系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6052 

2013-6-6加注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