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峇”与“峇峇”文化(苏基丰)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历史回眸 发布于2018-06-30 10:34:05 共2536人阅读
文章导读 “峇峇”与“峇峇”文化(苏基丰)

苏基丰

    缅甸华侨社会,对于刚从祖国移民来的称为新客华侨,对于在当地出生的华侨后裔则称为土生华侨,也称为“峇峇”。最近,我查过一九九三年出版的《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的“峇峇”条目:“峇峇,即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的土生或混血华人。⋯⋯按照它的解释,我也属于峇峇”之列。但是,我们当时只承认自己是“侨生”,不承认是”土生”,对于那些混有缅甸血统的华裔,才称为“峇峇”。据1931年缅甸人口普查统计,全缅有土生华侨103,518人,其中混有缅甸血统的华裔约5万余人。

    那时,长辈新客华侨在谈到我们土生华侨的时候,经常有一句口头禅称我们是“番憨”。这个名词的含义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当时不但我们本身不理解,恐怕连说这个名词的许多长辈们只是觉得下一代华裔比较憨厚老实罢了,至于具体内涵,他们也是不甚了然的。现在我想,这是当时华侨长辈对土生华侨文化现象的通俗概括的说法吧。它虽然不很贴切,但已把土生华侨文化的主要特点点了出来。

    缅甸自1885年沦亡后,其本土的“国民”经济也相应地沦为以农业为主,为满足宗主国掠夺需求的殖民地经济,生产非常落后,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在缅甸人民从未间断的反英斗争及亚洲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各族人民掀起的反帝反殖民革命风暴的影响下,缅甸华侨社会成员逐步提高了民族觉悟。随后也掀起了以提高华侨社会地位,争取华侨正当权益的运动。我们那一代土生华侨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因此,我们身上既有受到缅甸农村淳朴民风影响而表现出来的比较憨直、热情的性格。又具有反抗压迫、剥削的斗争精神和热爱祖国,希望祖国早日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初步分析,缅甸“巴巴”文化有如下几个特点:一、强烈的华侨民族主义思想。他们以身上有中华民族血统,以做中国人而自豪。可能是从缅甸历史上看,是在中国唐朝兴盛才有较大批量人民徙居外国的缘故。闽粤籍华侨都称自己是“唐人”,把祖国第一故乡称为“唐山”,而滇籍华侨则自称为“

    汉人”,把回祖国家乡叫做“回汉庙”或者“回汉朝”。我在缅甸读小学的时候,有一首歌唱出了我们土生华侨的心声。歌词是:“我为中国生,我为中国长,我为中国青年当自强。中国,万岁!我中国,中国万岁!我中国一(呼口号)万万岁!”我们认为,祖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因为像“一盘散沙”不团结,才成为“睡着的狮子”;只要全国同胞团结起来,“东亚病夫”就会康复成为“醒狮”,吐气扬眉雄踞东亚!二、讲一口特别腔调的国语(普通话)。出于华侨中文学校推广学习国语(普通话)运动,许多土生华侨都会讲一种夹杂大量闽南话词汇的国语(普通话)。四十年代末期我回国参加工作后,听到东南亚各国回来的侨生讲的国语(普通话)腔调都很相似,但又不同于目前推广的普通话。我曾在一次归国华侨联合会举办的座谈会上说:“听到这种腔调的普通话,我感到特别亲切!”三、保留了某些中华文化传统、在父辈们的思想观念熏陶下,巴巴们最尊崇儒家的传统思想,伦理道德宗教观念,还保留传统的婚丧嫁娶的风俗习惯等,也很重视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四、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习惯方面,受缅甸人影响很大。如男女都喜欢穿“笼基”(像筒裙),妇女束胸并穿极薄的细纱衫上衣,咀嚼萎叶槟榔包(里面配有熟石灰,各种香料)、吃饭用手不用筷子、喜欢吃辣吃咖哩、煮菜蒸糕喜欢添加椰汁⋯⋯。有些人把中国视为第一故乡,缅甸是第二故乡;有些人则把缅甸视为第一故乡,而中国是第二故乡。正因为存在这个特点,在历史上土生华侨在维纟中缅友谊和拓展两国关系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现介绍若干有影响的土生华侨如下:

    尹学才,祖籍云南腾冲,缅甸侨生,通晓中缅两国语言文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高宗80生辰,缅王孟陨派大头目便已半驼等四人为使臣,携带贡品到北京礼贺。他作为通事(又称通使、通士、通司,即现代从事语言文字的翻译人员)随使团前往。

    杜诚诰(1864一1930年),祖籍福建,生于毛淡棉,是华裔学者。曽任前政府碑铭官、考古调查局局长。着有巜缅甸枢密院记录》、《碑铭选译》等。

    林振宗(?一1923年)祖籍福建同安,生于仰光。曽留学英国,是缅甸华侨工商业家,新学创始人之一。辛亥革命前后,积极提倡办中西华校,1905年被聘为中华义校西文监学,并独资创办林振宗中西学校。

    胡文虎(1882一1954年),祖籍福建永定,生于仰光。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东南亚两个著名的华侨实业家,爱国侨领之一(另一个是陈嘉庚),是有名的“万金油大王”,又是报业家。

    曾祖概(1886一1951年),袓籍福建厦门,生于仰光。他是缅甸华侨巨商、爱国侨领曾广庇(又名曽妈庇)的第四子(他的父亲所居住的仰光西区大街被称为曽妈庇街)。毕业于英国圣保罗学校,曽回祖国学中文。先后被英殖民政府任命为仰光名誉法官,仰光市政厅议员、缅甸立法会议议员及华人顾问。

    马寒冰(1916一1957年),祖籍福建海澄,生于勃生。是归侨记者,作家。十二岁时返国升学,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返缅后先后担任《仰光日报》编辑、巜兴商日报》总编辑。“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到陕北参军,先后在宣传、政治、医院、后勤、报刋等部门任职,曽率中国艺术团出访西亚、北非许多国家。著作有《马寒冰文集》等。

    黄绰卿(1911一1972年),祖籍广东台山,生于仰光。是缅甸华侨诗人,翻译工作者。他少时家贫,自学成才,爱好文艺。在缅甸,曽当排字工人、仰光华侨文艺团体椰风社总负责人、《新仰光报》副刋编辑、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缅甸队部成员、中国入缅参战远征军缅语翻译,写了许多介绍中缅人民文化发展,交流的文章。是朱波吟社发起人之一。译有《中国.我们的芳邻》、《缅甸地名》、巜蒲甘集市》等。1968年回国定居,文化大革命期间逝世。著作有《黄绰卿诗文选》等。

    徐四民(1914年),生于仰光,祖籍福建厦门。他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同盟会缅甸分会领导人,缅甸华侨现代教育创始人之一徐赞周的儿子。他于1936年回国在厦门大学读书,“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回缅甸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日军南进攻陷仰光之后,他迁至缅甸北部八莫附近农村,躱避战火和日本占领当局的追捕。战后受托筹办《新仰光报》任总经理。同时还领导华侨文化体育团体。1949年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54年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4年回国定居。1976年移居香港。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华侨联合会委员、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预委会港事顾问等。着有巜一个华侨的经历》等。

    胡明(1914年生),袓籍福建同安,生于毛淡棉。是归国华侨,党政工作者。他于1930年回国读书。1937年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学习。先后在军队、地方等部门工作。1956一1985年任食品工业部副部长、旅大市委书记、抚顺市委书记、纺织工业部副部长等职。

    陈孺性(1924年生),祖籍广东台山,生于竖榜。曾就读于英缅文学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曽任盟国军队翻译。战后,从事缅甸古代和缅甸华侨史研究。先后任缅甸历史研究所汉籍史料研究员、仰光大学东方史系和历史系兼职讲师、缅甸历史研究所和仰光外国语学院顾问、教育部缅甸文研究所委员等职。主要著述有:《仰光华侨史略》、《模范缅华辞典》、《缅甸华侨史话》、《元初至元末的中缅和平谈判》、《明初之中缅关系》等多篇著作及论文。

    黄军军(1937年生),祖籍广东台山。生于仰光。1954年回国,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后,历任全国侨联第三、四届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六、七届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之后,中国人移民缅甸的历史基本结束了。当时,因为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全缅只有30万华侨。经30年后,1977年缅甸人口普查统计,全缅华人已经增长到70万人(占全缅人口2%)。毫无疑问,增长的人口绝大部分是土生华侨。他们的国籍问题,出于参照1955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签订关于双重国籍条约中对于具有双重国籍者均应自愿选择两种国籍之一的精神(1980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中止了清宣统元年(1909年)公布的(为以后中国历届政府所遵循的)《中国国籍条例》中“凡中华种族之人(具有中国血统者)、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均属中国国籍”的血统主义原则的做法。因此,许多土生华侨从有利在当地谋求发展、落地生根出发,选择了当地国籍,这个过程中,上述缅甸“巴巴”文化的特点,使他们顺利地过渡成为缅甸籍华裔公民。现在,他们正为缅甸的建设和发展,中缅人民的友谊继续作出贡献。

    注:“峇峇”,又译“巴巴”,即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䓁地的土生或混血华人。

作者介绍:

    苏基丰,又名萧山,男,祖籍福建省永定县人。1929年出生于缅甸土瓦埠。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南进入侵缅甸,1942年跟随父母逃难回国。生前在广东省中山市侨联工作。在黄钦和老先生的引领下,笔者曾经到苏先生的府上拜访过他。

    苏先生长期从事于缅甸华侨史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后来汇编成《一个缅甸侨生的杂记》论文集(初稿)。由于出版经费的筹措发生困难及其他诸多问题,迟迟未能出版,作者将《一个缅甸侨生的杂记》出版之事暂时搁置下来。不幸的是,就在此时作者却撒手人寰,深感悲痛之余,不禁令人感慨唏嘘!

    当年经作者同意,我们从初稿中精选出数篇作品刋载于《缅华社会研究,》(资料性文集),本文则是其中之一。

《缅华社会研究》主编 林清风 张惠周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