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莫顶昂著:殖民统治时期的缅甸史(第六章)(一至四)林清风 张平 合译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历史回眸 发布于2019-01-18 16:52:14 共2937人阅读
文章导读 八莫•顶昂著:殖民统治时期的缅甸史(第六章)(一至四)林清风 张平 合译

殖民统治时期的缅甸史

八莫•顶昂著

林清风 张平 合译

第六章 缅王辖下的上缅甸与英属缅甸的关系

一、被分割成两半的缅甸

    第二次英侵缅战争(1852)结束之后,英殖民者片面强行划定了缅英边界缐,即阿兰缐(1),强行割去缅甸大片国土,缅甸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使缅甸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急剧加深了。

    在二十五年左右的时间里,英殖民者发动两次侵缅战争,从缅甸夺去了阿拉干、丹那沙林和勃固等地,并于1862年将阿拉干、丹那沙林与勃固等地合并,称「英属缅甸」,并单方面宣布将以上三地并入殖民地印度,归印督管辖,由印督任命一位高级专员(即省督)负责治理英属缅甸的一切事务。当时担任英属缅甸高级专员是阿达普耶,他曾任英属勃固省专员。殖民地印度总督则是甘宁勋爵,当时英国是自由党政府执政时期,由格拉斯顿担任首相。英属缅国高级专员要向印督负责,而印督则要向英国政府负责。

    第二次英侵缅战争结束之后,由于缅甸失去了以上三个地区,因而造成财政收入大为减少。不仅如此,以阿摩罗补罗和曼德勒为中心,仍在缅王辖下的上缅甸,又处在十分不利的战略地位。

    从1862/1885年第三次英侵缅战争爆发时为止,期间历时约二十五年内,缅甸被英殖民者分割为两半。英属缅甸已纳入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而缅王辖下的上缅甸,仍处于封建制度的范畴之内,她仍在中世纪封建制的道路上徘徊着。

二、英属缅甸

    英国占领下缅甸后,便开始进行经济上的掠夺。英国在英属缅甸建立的殖民地经济中,主要致力于柚木和稲谷生产。

    英国从丹那沙林地区掠夺大量的柚木,运销到它的殖民地国家和国际市场,牟取暴利。当丹那沙林地区的柚木被滥砍乱伐一空后,英国木材公司又垂涎勃固山眿的柚木林了。后来,英国又吞并勃固地区(2)。于是,英国商人就争先恐后挤进英属缅甸了。此后,孟买 缅甸公司、斯蒂兄弟公司、麦当劳迦利加公司、福加公司和芬特礼等英国木材公司,就把勃固山区划分范围,由各垄断公司占有。但是,他们吸取在毛淡棉的教训,即无计划地滥砍乱伐,结果在短期内砍伐一空。英国政府便开始设立森林管理局,英属缅甸地区内的森林资源归英国各垄断公司所占有,严格禁止缅甸各民族砍伐。

    英国侵占阿拉干和丹那沙林等地之后,根据在那里的经验,他们了解到缅甸是一个很好的产粮区,所以,后来殖民者占领勃固地区后,他们就想方设法将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和锡唐河谷平原的荒地,改造成可种植稻谷的良田,当时他们估计大概会有一千万英亩。当然要把这一千万英亩荒地改造为良田,不仅需要人力物力,而且还要解决运输方面的问题。

    当时英国不仅有充裕的资本,而且又是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要开垦这一千万英亩荒地时需要的物力财力是不成问题的,同样,运输方面的困难也是不难解决的,唯一成问题的是缺少劳动力。

    当时英属缅甸人口约750万,缅王辖下的上缅甸的人口约350万,所以英国试图从上缅甸来为它解决廉价劳动力的问题。于是他们在英属缅甸推行土地私有制度,并提高稻谷收购价格,借此来引诱上缅甸的农民流入英属缅甸地区。但是,当他们得不到所预计的劳动力数目的时候,英国完全不考虑缅甸将来的后果,从殖民地印度毫无限制地输入大量无地的印度农民。

    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英殖民者在英属缅甸扩大稻谷生产,是为了把食米倾销到印度、锡兰(今改称斯里兰卡)、马来亚、香港䓁英印帝国市场。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之后,为了运销欧洲和国际市场,需要进一步扩大稻谷生产。运河通航之后,英国每年有四十万吨大米运销国际市场,获得丰厚的利润。

    在扩大稻谷生产中所需要的资金,在英国所属的大小银行中,除了唯一的杜新银行外,其余都不能直接借贷和蓄存。于是,作为上述二者的中间人,由印度马德拉斯邦区的齐知公司经营了。齐知人(3)带着一个铺盖,一个槟榔盒子,一本账簿来到英属缅甸地区。英国就是如此利用印度的人力物力财力掠夺缅甸资源,同时,通过印度的买办,高利贷者和地主剥削缅甸人民。

    齐知公司从英属银行以一百卢比支付1.2一一2卢比的利息借贷之后,又以1.5一一20卢比的利息再借给从事垦荒种植稻谷的缅甸农民,进行高利贷剥削。

    英国在英属缅甸从事大量的木材和稻谷生产的同时,还建立加工工业,例如,锯木厂和碾米厂等。不仅如此,为了将加工后的物质能迅速运往沿海各通商口岸,又建立起水、陆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的建立,给英国殖民者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带来颇大的益处。

    1869年仰光至卑谬的铁路缐(1639英里)绘测完竣,于1877年5月1日建成通车。1884年又开辟仰光至东吁的铁路缐(168英里)(4)。此外,还开辟卑谬至阿兰的公路(45英里)。从1864年起,水路交通运输业由英国资本家联合经营,组成伊洛瓦底轮船公司。

    如上所述,英国殖民者将他们在英属缅甸经营的木材和食米运销殖民地印度和国际市场,从而使英属缅甸开始和国际资本发生联系,不仅如此,英国还将它的大量商品倾销英属缅甸市场,由此逐渐破坏了家庭手工业,因而造成农民破产,手工业者失业之现象。

    英国从缅甸掠夺大量的原料,经过一番加工,又将制成的工业品大量倾销英属缅甸市场,使英属缅甸的经济逐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并且开始发行纸币,设立银行䓁。从1861年起开始在英属哥伦比亚省缅甸发行纸币,并于1861年、1865年和1866年分别在仰光、毛淡棉和实兑等通商口岸设立银行。1862/1863年间仰光已成为繁华的通商口岸的时候,又增设了印度、澳大利亚和中国银行等。

      不管怎么样,从第一次英侵缅战争(1824年)到第三次英侵缅战争(1885年)期间的这一段历史时期内,英属缅甸历史发展的一个特点,即是克伦族人挤进锡唐河谷和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一带。在整个中世纪历史时期内,由于孟族、缅族之间的矛盾和战争,使克伦族人迁避深山老林居住。但是,英国吞并下缅甸之后,从孟族和缅族上层分子的残酷迫害之下获得解放的克伦族人,便进入河谷平原地区自由自在的生活。英国十分重视克伦族人(出于他们的政治目的),并在各方面予以资助,因为当时英国要在英属缅甸扩大稻谷生产,是急需大量的劳动力之故。当时英属缅甸督臣杜尼尔史密在他的《忠诚的缅甸克伦族人》一书里有如此写道:「鉴于政治上的考虑,应当把分散在全缅各地的克伦族人统统组织起来。」书中还指出,于1881年前后,有些基督教徒克伦族上层分子成立了“克伦族协会”,等等。

三、缅王辖下的上缅甸

    第二次英侵缅战争之后,英国吞并下缅甸,使缅王辖下的上缅甸首尾受敌,左右受包抄钳制,处于不利的战略地位。

    经过两次战争以及战后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之后,缅甸的领土完整和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尽管缅王辖下的上缅甸仍保持独立的地位。但是,英殖民者在各方面对缅甸施加压力,发号施令,进行威胁恫吓,实际上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而变为被英殖民者控制的小小的「保护国」了。

    分析了上述情况后,以曼同为首的缅甸王国政府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要维护和巩固国家主权和独立是困难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威胁国家安全的敌人在各方面比自己强大,在上述认识基础上制订了国内外政策。缅甸王国政府继续同英国保持外交关系,尽量避免同英国发生对抗。同时,小心谨慎地采取措施,使国家富强起来,以便将来与英国对抗。在曼同为首的王国政府统治下的二十五年间,努力改革中世纪时期缅甸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缅甸王国政府似乎已深刻领悟到:为了准备与英国对抗,必须加强国力,要加强国力,非进行改革不可了。

    所以,1861年缅甸王国政府废除了从蒲甘王朝开始沿袭下来的分封制,,从1862年起确立土地私有制,并开始督理向农民征收租税。广大农民从中世纪时期封建制度的束缚下被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农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有了发展。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曼同王进行了上述改革以后,又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兴修水利工程,开凿曼德勒东边的南陀湖,努力扩大耕地面积。同时,也积极兴办工业,如制糖厂、纺织厂、玻璃厂、碾米厂、锯木厂以及印刷馆等。此外,也重视发展国内外贸易和商业,把当时主要经营出口物资,如木材、原油和矿物等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为了国家繁荣,缅甸王国政府还是允许和英属缅甸以及中国发展贸易。根据国内外贸易发展的需要,王国政府于1861年鋳造发行银币,并建立国营蒸汽轮船公司。另外,还重视加强国防建设以及寻找盟友等,并力图把缅甸武装部队重新武装起来,使它成为一支现代化的部队。为此,于1850/1860年间聘请军事专家第法卡洛(他曽同英军一起参加过印度战争)作为教官,给缅军训练。为了武装缅军时所需的现代化武器弹药,也办起了兵工厂。

    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缅甸王国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国防建设䓁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努力维护国家独立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派遣外交使团遍访英国除外的欧洲其他国家,寻找伙伴。同时,背着英派驻曼德勒京都的政治代表和英属缅甸督臣以及印督,派外交使团直接和维多利亚女王联系,并和中国、法国、意大利以及美国等国家开展外交往来。根据《缅甸通史》记载,在曼同与锡袍王统治时期,曾先后至少遣使十五次访问英、法、印、意与波斯䓁国。

    从努力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出发,尽管实施了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已经走向末落的中世纪封建制度,它本身也充满着尖锐复杂的不可能解决的矛盾。其一,封建统治者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例如,良瑞土司和掸族封建上层分子的反叛以及密支那和八莫䓁地的克钦族酋长的反叛活动。其二,封建统治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封建统治者对于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繁重的苛捐杂税,使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迫使许多人避迁到英属缅甸地区,有的组织暴动,反抗封建统治者。其三,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内讧的加剧,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例如,敏宫敏孔达亲王们的反叛,金藴们纪和泰达们纪之间的矛盾,"约”内务大臣和亲王们的矛盾以及曼同驾崩之年(1878年)发生的宫廷大屠杀王族案,等等。,

    上述种种,大大动摇早已摇揺欲坠的缅王的封建统治,覆没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数了。

四、缅英关系

    第一次英侵缅战争之后,于1826年2月英国迫使缅甸签署丧权辱国的《杨端波条约》及其附件。1837年孟坑继位,他拒绝承认该条约,缅甸人民也强烈反对这些奴役性条约。同样,第二次英侵缅战争(1852年)结束后,印督发表文告,片面宣布侵占缅甸勃固地区以及划定缅英边境的“阿兰边界缐”,强行割去了缅甸大片国土。曼同王领导下的王国政府也拒绝予以承认。但是,考虑到缅甸无法与外界长期隔绝而孤立存在,面对历史事实,曼同王才不得不同英国发生关系。

    但是,英国不是平等待人,他们把曼同王领导下的王国政府看作是应该按照他们的欲望行事的政府,是他们掌控的傀儡政府罢了。

    印督戴荷胥和英属缅甸督臣阿达普耶力图迫使缅甸王国政府正式承认英侵占勃固和“阿兰边界缐”的事实,由阿达普耶亲自来会见曼同王,旋加压力。尽管如此,王国政府为了能和英属缅甸督臣以及印督取得联系,准许英国人斯比耶斯先生作为英国非正式代表驻缅王京都曼德勒,予以有礼仪的接待,并希望通过斯比耶斯先生解决两国的争端,由此表明缅甸王国政府的诚意。

    当时英属缅甸的英国商人向印督和英属缅甸督臣要求说,准许他们不仅同缅王辖下的上缅甸做生意,而且也要求准许他们同中国云南省扩大贸易的权利。由于英国商人的要求,印督派遣阿达普耶前往缅王京都,并于1862年同缅甸王国政府签订贸易条约。此外,还同意接受司雷登作为英国政府的政治代表常驻缅京,以后又同意接受斯搭诺巴作为英国政府的政治代表常驻八莫等。

    英国商人利用贸易条约赋予的权利,开始进入缅王辖下的上缅甸,不仅进一步地控制了缅甸的经济,也控制了缅中的贸易事宜。从那时起,孟买缅甸木材公司就开始滥砍乱伐缅甸境内的柚木林。此外,英国的伊洛瓦底轮船公司也控制了仰光直达八莫的伊洛瓦底江流域的交通运输了。

    英国派驻缅王京都代表司雷登上尉,其人并不是有诚意要搞好两国的友好关系,而是存心干预缅甸内部事务的殖民主义者。例如,他干预吉仁尼邦区的事务以及在缅中边界问题上进行干预活动。英国不断利用缅中未勘定的边界制造事端,挑起纠纷,妄图从缅甸进一步侵略中国的领土。司雷登上尉和吉仁尼封建上层分子秘密联系,煽动他们反对缅甸王国政府的罪恶活动,并利用副代表斯塔诺巴在八莫地区进行活动,勘探掸邦区和吉仁尼邦区的地下宝藏,并报告英国商人。按该协议的规定,准许英国商人在缅甸各地自由来往。他们也利用这个权利,谋求他们未来的利益。英国殖民者以寻找同中国云南省的贸易通道为借口,许多英殖民军长官遍访吉仁尼邦区、掸邦区和克钦山区一带,鼓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反对缅甸王国政府的罪恶活动。

    根据1862年签署的贸易协议规定,英殖民者获得上述的权利。1866年英国高级专员(省督)普艾卡上校和缅甸王国政府再度签订新约时,印督强迫要将“缅甸王国政府在没有得到英国同意的情况下,不得跟任何国家发生任何关系”等条款写进条约,这就是说缅甸的外交应由英国监督。

    英国力图要控制缅甸的外交,向缅甸王国政府施加压力。1872年缅使团会见维多利亚女王时,由印督事务大臣引领,而不是由外交大臣陪见,缅王深表不满。当时缅甸王国政府提出抗议,指出缅使团并不是英国附属国的使团。关于英国政府对待缅使团的问题,美国驻英大使在有关外交事务报告中明白指出,关于缅使晋谒维多利亚女王,系由印度事务大臣引导,而不是由外交大臣陪见。由于可见,英国政府是把缅甸看作不是一个主权和独立的国家,这一点是很明显的。

    英殖民者如此干涉缅甸内政和外交事务,然而,缅甸王国政府却仅仅提出抗议,而没有采取任何有效举措。可见,缅甸王国政府的软弱无能,对殖民者歩歩退让,促使殖民者歩歩进逼,对王国政府进一步施加压力,进行无理挑衅。这就是英使入觐时,不去履的事情。关于脱鞋跪拜之礼,则是从蒲甘王朝起一直维护下来的传统礼节。曼同王极力维护此一陋习,所以,曼同王传令,对于不脱鞋入觐的英国使节,不管有什么事情,将不会召见之。英使得到上述答复后,从1875起就不再召英使入觐。从此以后,缅英两国的关系再度紧张起来。

注释:

    (1)阿兰缐,即指英属勃固省与缅王辖下的上缅甸的边界缐。第二次英侵缅战争(1852)结束后,英国占领勃固,并宣布勃固属于它的保护省。后来英殖民者又垂涎勃固山脉密覆着经济价值极高的柚木林。英殖民者利用当时缅甸王国政府内部发生动乱的大好时机,由英属勃固专员阿达普耶随心所欲地宣布英属勃固省从卑谬扩大到脉特谬(在卑谬以北五十英里的一个小镇。缅甸独立后改为旺兰谬,意即胜利的旗帜。在划定边界缐的边程中,缅王代表始终没能参加,事实上是由阿达普耶委任的阿兰按他个人的意愿公开强行划定边界缐和竖立界桩的。为了表彰他在划定边界线中的功迹,英国政府将该缐称之为“阿兰缐”。

    (2)1852年,英国发动第二次侵缅战争,以缅方失败告终。1852年12月20日印督戴荷胥宣布英国占领勃固,同时宣布勃固属于它们的保护省,并委任阿达普耶上尉为英属勃固省省督。

    (3)齐知人,居住在印度南部的高利贷者。

    (4)当时,英国的势力只能达到东吁,由此往北的上缅甸仍在缅王辖下。后来,英国发动第三次侵缅战争(1885),战后兼并上缅甸,并于1889年将仰光至东吁的铁路缐延长至曼德勒。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