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军兽行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记云南慰安所旧址

编辑:新华网 文章类型:历史回眸 发布于2014-08-11 12:05:26 共2473人阅读
文章导读 把日军兽行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记云南慰安所旧址

 

把日军兽行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记云南慰安所旧址

来源:新华网 作者: 责任编辑:温雅琼

    图为云南省龙陵县董家沟日军慰安所旧址内,庭院中树立着“历史的耻辱柱”(8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查文晔 摄

    图为云南省龙陵县董家沟日军慰安所旧址(8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查文晔 摄 

 “我们竖起这根柱子,就是要把日军的兽行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松山抗战遗址管理所副所长邱佳伟对记者说。

  参加“追忆中国远征军”两岸记者联合采访的记者们9日来到位于云南省龙陵县县城的董家沟日军慰安所旧址采访。邱佳伟所说的柱子,是一根两米多高的朽木,2010年展馆建成时被树立在慰安所庭院内。

  柱子上钉有一面大铁牌,上书“历史的耻辱柱”六个大字。还有几面铁牌,写有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的姓名,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军旗,均被铁丝网牢牢捆绑,用钉子深深地钉入柱内。

  龙陵县地处二战中重要的战略通道滇缅公路要冲。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袭占东南亚,并于1942年5月侵入滇西。云南龙陵、腾冲等怒江以西的国土沦陷日军之手长达两年余,人民惨遭日军种种暴行蹂躏,其中就有反人类的丑恶兽行“慰安妇”制度。

  董家沟慰安所原为华侨董腾龙家族老宅,系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建筑,占地840平方米,有大小房屋30间,由于装饰精巧、房间众多而被日军看中,于1942年5月底被强占设为“军人服务社”——慰安所。

  踏进慰安所大门,入口左手处的墙上,悬挂着《慰安所规定》十一条,内容包括:服务对象只限于日本陆军军人及军聘人员等。

  墙上还挂着一串小木牌,上书“惠美子”“若春”“静香”“千代子”等名字,入场日军可据此挑选“慰安妇”供其淫乐。据介绍,董家老宅主屋二楼原有四间房,后被日军隔为16间,每间配有一名慰安妇。

  邱佳伟说,慰安所常常客满,日军为了发泄兽欲,对慰安所的设计堪称“无所不用其极”。

  董家沟慰安所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缩影。据介绍,慰安所设立当月,日军从广州和缅甸调派第一批“慰安妇”来到滇西,首先在芒市三棵树和龙陵县镇安街等地设立慰安所,随后又从台湾调来100多名“慰安妇”。

  “慰安妇都要起日本名字,还被逼迫穿和服木屐,以适合日军的‘口味’”。邱佳伟指引记者看墙上的一份日军强征随军“慰安妇”的文件,其中将“慰安妇”划入“军需品”,与弹药骡马归入一类。“这充分说明日军根本不把慰安妇当人对待!”

  在慰安所中,记者还看到了体检室。日军军医每月一次将所有慰安妇集合起来体检,如患有轻微的外伤或性病则予以医治,如病重则任其死亡或用作试验病毒的活体标本。

  展馆中还陈列了近年来在遗址附近出土的各种物品,包括日军的怀表、酒瓶、瓷器、哨子、皮夹;以及慰安妇的梳子、化妆盒、奶瓶等物。其中不少都印有“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字样。

  李莲春老人是董家沟慰安所的受害者之一。她是龙陵本地人,1943年18岁时被日军掳掠强暴,送入慰安所饱受摧残,后寻找机会才得以逃脱。2000年,在子女的理解和支持下,李老向外界公开了自己的经历,成为滇西地区第一位公开指证日军性暴力罪行的受害者。李莲春老人在去世前多次表示,想到日本去向日本政府“讨还公道”,要求日本政府向她和中国人民道歉认罪,赔偿损失。

  据历史学家考证,日军在滇西共设立了30多处慰安所,调派、掳掠“慰安妇”约800名,其中近500名为掳掠来的滇西妇女。

  1944年11月,日军在从龙陵败退前夕,将董家沟慰安所的慰安妇全部押到观音寺脚下的汤家沟枪杀或逼迫服毒自杀。滇西其他地区的慰安妇们也遭受了相同的厄运:有的被集中起来用手榴弹杀害,还有的被推入井中溺死。盟军和中国远征军收复滇西后,解救的慰安妇仅有几十人。

  “铁证如山,天理昭昭。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和亚洲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他们反人类的滔天罪行是否认不了的!”邱佳伟说。(记者查文晔)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