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廉—驾着歌声的翅膀(叶国治 洛杉矶))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人物 发布于2012-12-19 23:18:05 共3614人阅读
文章导读 徐守廉—驾着歌声的翅膀(叶国治 洛杉矶))

 

徐守廉—驾着歌声的翅膀

叶国治(洛杉矶)

    徐守廉,一个学工的大学生,在艰苦的生活中锤炼,成长为一个音乐家。

    他一九四六年由昆明出走缅甸,在仰光华侨中学,南洋中学教书。伊江合唱团成立后,任音乐指挥,开展缅华群众歌咏活动,培养了一批缅华青年音乐人才,贡献不小。共和国成立后,五十年代中期回国,在云南省歌舞团担任音乐指挥指导工作。从一九六零年至一九九八年多次选为《云南音乐家舞蹈家协会》理事。

    徐守廉矮矮胖胖,一脸的络腮胡,沉默寡言,不善言笑。这就是为什么很少看见他和同学们在一起。我在昆明呆过二十多年,听同学讲过徐老师在歌舞团工作,在舞蹈学校教书,但从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同学见过他,或到他的住处访问。所以,有关他的情况传说不多,同学之间谈论他的也很少。在昆明,周禾书,黄重远老师的家,南中学生络绎不绝。

    近日,我在网络上无意中看到一些有关徐老师的零碎消息,综合一下,和大家分享。

    徐守廉原是上海同济大学学工程的学生。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侵华战争,占领了北平天津,又从海上进攻,在上海制造“八。一三”事件,把战火烧到上海。同济大学的校园被炮火轰毁了!面对断墙颓垣的母校,学子们气愤填膺,不得不随校迁至浙江金华。不久,又搬到江西赣州。战火的扩大,他们又被迫迁到广西。最后才于一九三九年春迁到祖国的大后方昆明。他就在这里,勤奋地学习,艰难地生活,在开展群众性歌咏中工作,在工作中淬炼成长为一个音乐家。

    大后方的昆明,人才济济。沦陷区的大学迁来这里,名师很多。流亡学生从各地涌来,群众性的歌咏活动相当活跃。一九三八年,昆明有个“民众歌咏团”(后来改名为“歌岗合唱团”)其中有赵沨,李凌,孙慎,张悦,徐守康也加入。他们创作抗日爱国歌曲,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他们创造力三十多首爱国歌曲,在学校,工厂流行起来。群众合唱运动,形成了如火如荼局面。有了地支持了全国抗战。

    徐守廉的同学董林肯是个戏剧爱好者,写作者。徐本人是个音乐爱好者,作曲者。几个同学(徐、董、笙伯康)商量组织了一个儿童剧团,他们认为,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就必须从儿童入手进行教育。开始,剧团只有十三、四个儿童。一九三九年纪念“八。一三”事变那天,他们的儿童剧团第一次公开和昆明市民见面。在昆明市中心近日楼下,孩子们演唱抗战日歌曲,演讲救国道理,还演出街头剧《难童》等节目,受到市民的欢迎。随后的演出中还有《小间谍》《小主人》《表》等,加入儿童剧团的孩子也多了起来。民主人士楚图南,冯素陶等著名教授给予大力支持。徐和董都是学工的,他们做出如此的成绩,全是凭着一颗爱国的心,一腔对艺术爱好的虔诚。他们创作的《杜鹃花》(董作词,徐作曲)在当时的昆明很流行:《淡淡的三月天,杜鹃花开在山坡上,杜鹃花开在小溪旁,多美丽哦,乡村家的小姑娘,乡村家的小姑娘。》在学校,在工厂,在农村都听得见有人唱。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都爱唱。

    一九四零年九月,昆明的群众歌咏活动达到高潮,连续三天公演《黄河大合唱》,同时还演唱《新年大合唱》《打倒汪精卫大合唱》《吕梁大合唱》《救亡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八路军军歌》等。演出时,千人大合唱那种场面,那种气势,真感动人。却吓坏了反动派。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大肆抓捕共产党人和进步民主人士。徐守廉等人在原地坚持工作,冒着危险,在群众掩护下,经常组织基层歌咏队互相观摩比赛,到工厂,农村,电台演唱,普及抗日歌曲,将《歌岗合唱团》月刊改为活页歌篇散发,《音乐集》《农村小唱》《杜鹃花》等。一九四四年他们巧妙地出版了一本纪念抗日六周年歌曲集,《借着那歌声的翅膀》,内容却大多是当时延安作曲家的作品,封面是黑双色,在原发行处“十八师艺工队”处用小纸条复盖,伪装成“西南音乐月刊社”发行人李行荪,徐守康,董源编辑。

    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取得胜利。可是,蒋介石又挑起内战,进攻解放区,抓捕共党人士和民主人士。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一日学生运动,四个青年师生被惨遭杀害。全市人民十分气愤。不久,著名人士李公朴,闻一多教授也被杀害。工人,学生,市民不顾禁止示威游行禁令,昆明合唱团配合形势,举行公祭和宣传活动。徐守康创作了《李闻悼歌》。一九四六年“四五”音乐节,昆明市“学联”和“音联”在云南大学举行歌咏比赛,参加的歌咏团有十几个,人数将近一万。其中大学中学生占大多数,还有无数社会青年。总裁是孙慎,赵沨,评委是董源,徐守廉,李仁荪。云大演出解放区的秧歌剧《兄妹开荒》诗剧《民主小组赞》。

    白色恐怖下,形势越来越险恶。一些进步人士避居海外,这一时期,杨一波,徐守廉等出走缅甸,另有一些进步人士避居农村,保存力量。

    徐守廉到仰光后,在华侨中学,南洋中学教音乐。战后回缅的前战工队员吴章彬,陈振华,陈东明等组织伊江合唱团,徐守廉任音乐指挥。战工队员杨匡民在国内四川音专深造后。返缅,与徐,吴,等人培养了一批青年音乐歌咏人士,杨双溪,郭光华等。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们继续为推动中缅文化交流,为缅华青年歌咏运动,为缅华春节文娱活动作了许许多多工作。

    二零一二年,昆明的“一二。一”老同志合唱团举行了一个聚会,纪念老前辈李仁荪作词家的作品发表,演唱了《山林果》(李仁荪作词,徐守康作曲)《李闻悼歌》(徐守廉作曲)《老歌友》等歌曲。改革开放后,昆明市的歌咏运动又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叶注:写完此文,我想起一九四七年后好几年,同学们很喜欢唱《U.S.A.赞》,这是一曲讽刺抗战时期及胜利后,美国货充斥中国市场,美国兵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歌。是徐守廉作的曲,当时流行很广。)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2 条评论

缅华网网友叶 12年前 回复TA

对不起,请将康字攺为廉字,即"徐守廉.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