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眸:陈月容、黄怀平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刊物的出版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人物 发布于2017-10-23 13:14:38 共3096人阅读
文章导读 历史回眸:陈月容、黄怀平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刊物的出版

林清风 张平

缅华妇女运动,尤其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及后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缅华妇女接受革命思想宣传,提出不缠足的主张,这一主张与男人剪辫子成为这一时期的运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缅华文艺运动蓬勃展开,这些文艺工作者和他们的作品,给当时的仰光青年很大的激励。1933年,由当时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国民党追捕而避难到仰光的朱碧泉,邀集当地国民党左派人士黄俊生、邓景芬、朱干汉和朱荣辉、黄重远及马共地下党十来个人为基本队伍,由黄绰卿为总负责,成立文艺团体“椰风社”,它旗帜鲜明,要求一致抗日,顺应侨情,深得侨胞拥护。于是,由貌盛(孟醒)向仰光日报接洽商借一个副刊版位,出版《椰风》周刊。1934年,“椰风社”的阵容扩大了,增加国民党左派人士和王琴鹤、段丛桂、陈月容、黄秀銮、庄慧娥等加入“椰风社”。

当时陈月容常以亚莹、黄秀銮以丁丁、庄慧娥以珠圆为笔名,在仰光日报副刊《椰风》投稿。她们不仅积极参与文艺活动,亦广泛动员开展组织工作。在陈月容的推动下,由陈月容、黄秀銮、庄慧娥等发起组织《缅华妇女联合会》,参与发起的的还有洪水鹤、黄恬如、吴玉梅等文教界人士和家庭妇女,并于1935年1月6日假仰光南勃陶街下段三楼一间房内正式成立。当时入会的姐妹们有二、三百人。仰光传媒还撰文同情“此鸡司晨”,还提出妇女应先从破除迷信做起。但她们却从教育入手,开办义务夜学,学生有百余人。当时在义务夜学任教的有陈月容、黄秀銮、庄慧娥、陈月珍、洪水鹤、黄恬如等。该夜学坚持到缅甸沦陷前才停办。夜学的学生们后来参加救亡运动,成为华侨抗日救亡工作,推动学联、演剧、义卖、宣传、募集寒衣、药品、援助陕公及抵制日货的一股重要力量。

1935年11月,《椰风》周刊因一首题为《铁匠》的诗有煽动阶级斗争的嫌疑,被当局通知停刊了。

当时的义务夜学除扫盲外,还向学生们灌输革命思想,介绍祖国的抗日救亡活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救亡运动一开始,妇联的同志们,陈月容用田军,黄秀銮用怀平、庄慧娥用珠圆的化名参与发起青年学会的筹备工作,缅华文艺会会所设在百尺路十四号三楼(即旧诗人聚集的观海楼旧址)。

当一二•九平津学生救亡运动起来后,缅华青年学会响应反日号召,联合中华工党、妇联、书记公会、乐天社等几个团体,发起组织各界抗日救亡联合会,但是由于当时因主观力量薄弱,客观环境的困难等因素,这救亡前奏的队伍,缅华青年学会便解体了。

七七事变后,七月十七日缅甸华侨中学学治会最先发起捐款支持芦沟桥抗日战士;华商商会、兴商总会等侨团发起组织华侨救灾总会。缅甸各地也纷纷组织救灾分会,缅华青年也呼吁抗日救亡工作也才获得公开活动。妇联的同志们也发起组织缅华妇女救灾会进行募捐活动。1938年缅华妇女联合会还编印出版救亡刊物,名为《女声》,唤醒缅华妇女,支援祖国抗战。

在同一时期内,仰光中国佛学会也开办义务夜学,参加者以女子为多,他们随同信奉佛教的华侨妇女,于这一时期缅华妇女运动形成了两股主流:一是中国佛学会妇女们的活动;另一股是缅华妇女联合会姐妹们的活动。

战前的缅华妇女运动主要是宣传抗日,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唤醒缅华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以各种方式支持祖国抗战。其中,有的毅然回国奔赴抗战前线;有的捐资输才支援祖国抗战;有的女扮男装在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战物质……等等。

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发动太平洋侵略战争。12月9日,缅甸国土受到日本法西斯的侵犯。在战火延烧到第二故乡的重要时刻,于1942年1月在曼德勒正式成立的“缅甸华侨战时工作队”(简称:W.S.C),全队男女队员七十余人,据现有资料统计,其中女队员有二十四、五人,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当时的缅华社会有如此多的缅华青年妇女,怀着满腔的革命怒火和爱国热忱,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保卫缅甸的抗日宣传,唤起人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她们自己也在斗争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它充分体现了缅华妇女在大敌当前奋起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坚定意志,必须在缅甸华侨支援祖国抗战史及缅华妇女运动史上谱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注释:

①缅华救灾总会,成立于1937年8月5日,现易名为缅华慈善会。

②缅华妇女救灾会,成立于1937年8月4日。由妇女界郭琴珍、陈月珍、庄慧娥、林水治、黄秀銮、林淑君等发起组织,并筹款救灾,计募到救灾款二万七千盾。

③支援祖国抗战的爱国团体为何要冠以“救灾会名称,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国采取不偏不倚的骑墙态度,不允许在它的殖民地出现刺激日本人的字眼。(参考方雄普编着《华侨妇女旧闻录》P180)。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