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缅华情(段春青)

编辑:缅华文化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11-07-01 00:37:01 共2844人阅读
文章导读 我与缅华情(段春青)

 

我与缅华情

段春青

    算来已有5年没回缅甸。离得越久,便觉得越遥远,所以对着突然接触的街道,古朴的民风和挑着担子的小贩,心里有些酸楚,有些陌生。

  乡是老乡,家是老家。入乡的那刻,蓦然发觉街道的清零,市容的改变,难道说一个学校假期,便又送走了不少游子?

  踏访当年的学校,已设立了图书馆。啊,这是当年我梦寐以求的小室啊,可惜我已错过。但我仍然感谢教我读懂方块字的学校。母亲曾说,他们那个年代是动荡的社会,读书是天大的奢求。我庆幸并没有生在六十年代,但也惋惜没有生在缅华文学的鼎盛时期——1966年之前。我也想象不出母亲说的那则小说,那则1921年时,在仰光的《小说月报》刊登的短篇小说《命命鸟》,用的会是哪一种写作手法?其实她也是从外婆口中得知的,她可怜小说里那对因爱殉情的男女,那可是当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我更想知道,像母亲这般喜欢读武侠小说的人来说,后来争相连载的金庸小说应该才是她所向往的吧?或许她也遗憾没有生在那鼎盛时期。

  母亲和父亲一样,读书时是在缅甸华文文学非常动荡的年代,但她后来靠读小说而能识文断字起来。父亲就没那么幸运,他读小学二年级那年,学校就突然宣布被收归国有,从此没再碰过课本,所以父亲给母亲的第一封情书里,虽然写满一大篇,但能称之为文字的却仅几个。

  没能好好读好华文是父亲和母亲的终身憾事!父母啊,每一个历史片断不论发生在何时何地,它都有发生、经历和结束的过程,怨只能怨你们出生的年代是大战后缅甸重振华文的时期,而读书年龄到时,却不巧碰上“缅式社会主义”,它迫使报业停刊,学校相继关闭,之后紧接而来的却是更沉痛的政治事件。

  不少华人子女的读书愿望,便跟随华文文学进入黑暗的过渡期。

  父亲是喜欢读书的,因为每当村里有人发喜柬,他都要拿着红艳艳的帖子发愣。我知道他很想读懂里面的内容,也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所以每当遇上这种情况,我便无声地站在一旁,等待他问:“这是谁家的孩子结婚了?”

  缅甸地大物博,尤其家乡抹谷地区盛产宝石,风景优美,天蓝而低,云的影子能清楚地映在山岗和屋顶上。如今看着越建越宏伟的学校,我真的想大声呼唤,跟1980年后以讲授佛经才能开始办校的华侨前辈们说:“看哪,我能识字了!能为父亲读懂请柬,能为父亲读懂武侠小说中叙说大理段氏的故事!这就够了!相信你们后来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也都能读懂。”

    在家乡住了好长一段日子,回航时我特意去探望在仰光的九龙堂夜校校长林芳彦。他老了,但比我想象中还硬朗。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有时还提笔写文章。

    在缅甸的华文写作人不多见,而81岁的老人是我仅认识的一人,所以格外珍惜与他的相识。虽然我们在5年前仅有一面之缘,可这一面却足以让我们彼此记得对方。我们就像忘年之交,在这些年里谁都在惦记着谁,谁都没有忘记过谁。

    近年不见他用笔,我才担忧的在晚间跑去学校找他。那时他正在整理2004年后新创的缅甸华文报章《金凤凰》,见到我时便说:“你来啦!”还送了一份给我。

  之所以惦记着他,不但因为他写作,也因为他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广华文。他说:“这里不像上缅甸有很多中文学校,我们只能以会馆名义免费教授华文。三十多年了,我希望能赶快填补华文的历史断层。”

  他的确是老了,所以已不能写作。我方知他停笔的原因,心里有种不能言明的伤感,其实我何尝希望你每晚从学校返回时就想着当年一起写作的朋友,那一个个以华文写作的老人悄悄地从人间消失没落,然后后继无人。但这些你都知道了,你会知道的,因为你说我能写作,这是你三十年来第一次看见过的最年轻写作人……

  老人,你不知道,要不是你几年前在《缅甸华报》发表我的第一篇文章,我相信我对文字的感情不会那么深。如今那份报纸虽然停刊,但遗留在我们彼此的回忆里,是深刻而长远的记忆。

  很想很想跟不得不已停笔,移居年老后放下笔的老人们说,请放心,虽然华文文学在缅甸只有短短98年历史,但经过创伤后的华人后代如我,已能与华文字交友。还有现在那些在佛学学校名义下学习而懂得华文的孩子有何止一万个……我相信这是一个过程,是文学起步的开始。不是说已有人将缅华文学作品带至“亚细安华文文学研讨会”上了吗,那么不久后,缅甸华文文学应该会再有绚丽璀璨的一天。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10 条评论

缅华网网友 13年前 回复TA

感动

缅华网网友 13年前 回复TA

各位好,很高兴为本文留言鼓励,有一种天涯咫尺的感慨。
也谢谢《缅华文化网》将本文上网。

缅华文学需要各方默默努力,即使路还漫长,但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有人喜爱文字就好。

希望爱文字的人,多写......

玫瑰花香 13年前 回复TA

许多缅华朋友写回乡一大推过程,加上若干“少小离家老大回”之类的感叹词。句多好的少!
即便是林芳彦,也要向此作者学习简练的笔法,有意境。

缅华网网友 13年前 回复TA

缅华文学需要更多人参与,98年,不算短了

缅华网网友 13年前 回复TA

很感人,很优秀希望寄托在你们年轻的一代新人。方便的话,可以互通信件!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