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夜班工人生活(苏顺路)
我的夜班工人生活
(苏顺路)
大哥黄绍槐大嫂陈琼珍香港木屋区畄影
我移居香港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九龙观塘当一名牛仔裤厂工人。被分配到的工作容易操作,自己又卖力工作,每天都能按时按量完成任务,因此,我们的管工比较满意,从来没有加于指责,做了半年,厂方即加薪水给我。
两个儿子苏超群和苏超然,初到香港时,大儿子还不满十二岁,小儿子才八岁,他们一句香港话都不会说,他们报名入读小学四年级和二年级,小孩子接受能力超强,半年以内,两个都能准确流利地讲香港话了。我太太黄月琴,原藉广东台山,虽然出生在缅甸,生下来就在家里讲台山话,上学才学讲普通话,所以到香港后,很快掌握了香港话。只有我迟迟不会讲香港话,然而使用的都是汉文,很多发音也接近,所以,也渐渐地听懂香港话了。
左起:黄佩兰 黄月琴 陈琼珍 黄玉兰 黄月嫦 倪碧云
初到香港,我们借住在黄绍槐大哥家,位居港岛筲箕湾马山邨半山腰木屋区,离地面相当高,上下山十分吃力,如果是手提东西,常要在半途休息。记得到香港的那一天,大姪女黄玉兰手提扁担,下山相迎,使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们所携衣物挑到山上家里。
1987年4月22日是大儿子满十二岁生日,也是他首次在香港喜度生日。那天下午我收工回来,走过天桥,路过美心西饼店,五颜六色的糕点吸引住我的目光,特别是玻璃柜里的小生日蛋糕,特别抢眼。我已经领了首次工资,手里有钱,可是舍不得用,回到家里,空口给孩子祝贺生日快乐,给热情善良的陈琼珍大嫂听到,她立刻从雪柜里拿出蛋糕,水果,煮熟几粒鸡蛋,给孩子庆生日,我激动不已,终生不忘大嫂的宽厚亲情。
左:小儿子苏超然香港生日畄影 右:大儿子苏超群香港生日畄影
我们购买居住的房屋位处筲箕湾西湾河成安邨半山坡上,木架构铁皮房,紧贴在大岩石上,整幢屋分里外两套房,各有上下两层,面积非常窄小,下层两套房子之间,开有正方形通风口,长宽约一英尺,有铁丝网隔开,两家人可以面对面交谈。我们住靠外套房,进出家门时,必须从屋侧的小铁梯爬上爬下。里面套房住着一对老夫妻,约七十多岁,看样子也是内地出来的,但已经居住二、三十年了。我们很尊重两位邻居阿公阿婆,他们对我们也很友善,知道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时常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有一次阿公告诉我们;去年夏天,天气炎热,一条硬汉途经此处,向附近一家要凉水喝,那家人刚从内地出来,对来客态度傲慢,夜里,那条硬汉带了帮手提了棍棒,破门而入,痛打那家主人至遍体鳞伤,还恶言威胁,迫使那家人弃屋落荒而逃。令我们听了心惊胆颤,从此,我们待人处事,小心谨慎,不敢大意。
港岛筲箕湾菜肉市场
一转眼我们到港已半年多了,1987年底,我和太太经商议,决定她也出去打一分工,多争一些收入。那时她46岁,身体健康,会讲香港话,容易找到工作。我们不放心两个孩子,于是我准备找一分夜班工作,两个大人轮流在家"值班"。当牛仔裤厂的大管工知道之后,特地找我谈话,准备给我再加薪,可是工厂没有夜班,无法挽留我,他只好依依不舍地表示随时欢迎我回来。
我很快在观塘一家照像机零件加工厂找到夜班工作,晚上10:30到第二天早上7:00点,中间休息30分钟,每星期上班六天。工资比牛仔裤厂还多。黄玉兰姪女带她姑姑(我的太太),渡轮到观塘,在她的农场印尼归侨朋友所在的电话机装配厂找到日班工作。从此,我们的家庭收入增加了一倍。
港岛筲箕湾美心西饼店
我上夜班的照像机零件加工厂里,我在的车间有五、六部车床,一日三班制,工人都要身着深蓝色制服,每个工人操作一部,材料是长四米金属管,有粗有细,细管上车床较轻松,粗管上车床较吃力,虽然开机操作起来不复杂,但必须小心谨慎,以免发生工伤事故。先开小油管,再开车刀,机用油不停地喷洒刀口,车出来的零件个个闪闪发光,计数表不停地计数。有一个管工值班,随时检查质量,每天下班前管工都要做记录备案,工人们都努力工作,每天完成规定数量,我一刻不停地操作,特别是上半夜,直至天快亮时,车完规定数量,才放松一点,每天都超额完成任务,从来不打瞌睡,不偷懒,得到值班管工的好评。年终聚餐的时候,不但给我加工资,还抽中大奖。工人们个个周身沾油,每天收工回家,首先就要冲凉,每个礼拜都要清洗工衣,还好我没有皮肤过敏,否则无法工作下去。只是一年后,有时腰部有点酸痛,不久,我换了工种,避免了身患职业疾病。
港岛筲箕湾有轨电车站
每天早上,两个孩子下山去上学,我太太前脚出门去观塘上班,我后脚进门下班回到家。下午四点半,太太从观塘收工回家,约五点到达筲箕湾码头,走几步就到天桥下的鱼肉蔬菜市场,市场内肉鲜菜美,因为快收盘,摊贩们廉价出售剩余肉菜,买一送一或买一送二,甚至更多,太太总是手提大把蔬菜回来,我们只好购置雪柜(冰霜)储存。礼拜天休假,我选择晚八点,水果贩子快要收摊,价钱较便宜时,乘坐当当车(古老的有轨电车),到附近的北角夜市选购水果。电车一辆接一辆,无论坐几站或长途,一概两角,来回四角。夜市上苹果橙子,西瓜葡萄,应有尽有,任君选购。有一次,我买了一只大西瓜,再去买两斤橙子,中年果贩,可能想早点回家,叫我多买一点,于是我买四斤并付了钱,他把剩下的几斤也送给我,收摊而去。
香港人喜欢上午上茶楼饮茶,也常上酒楼吃中餐和晚餐。可是我们农场出来的人,一日三餐均在家自己煮食,减少开支,多存一点钱。大哥黄绍槐一家,弟弟黄绍彰一家和妹妹黄月嫦一家,均早我们八、九年到港,也都在家开饭,逢年过节才上酒楼。我们到港后,总是他们约我们上餐馆,我们自己极少单独去酒楼销费。
港岛北角露天水果店
我们移居香港前,曾到广州探亲,香港亲戚来广州相会,带来不少衣服相赠,太太喜欢弟媳倪碧云身上的夏装,她临走时,特地畄给太太。我们来港定居后,一切靠诸位亲戚帮忙,见多识广的大姪女黄玉兰打头阵,带我们去入境处办理居港证,带两个孩子去小学报名入学,先后带我们夫妇去观塘见工面试,顺利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带我们去购物等。勤劳智慧的大嫂陈琼珍卖力打工,月入四、五千,收工回来,买菜烧饭,肩负全家人一日三餐,她假日都不休息,常去街区服装店给家人购买夏装冬衣,也分给我们全家大小,从来不收钱,她买的衣服价廉物美,尺寸合适,我们穿在身上,感激在心里。我们到港不久,弟弟黄绍彰一家就在柴湾分到公楼,屋里比较宽敞,热情的弟媳倪碧云利用节假日,招呼孩子们去聚会。亲情深厚的妹妹黄月嫦,看见街上新款上市,也会挑选几件送给二姐(我的太太)。小姪女黄佩兰也不时带我们的孩子去喝茶,到现在大儿子苏超群还记得,表姐领他们去麦当劳用餐的经历。
港岛筲箕湾街区服装店
1989年初,大儿子小学毕业班,小儿子小学四年级,两个人的学习成绩均名列前茅,我们做父母的心中感到无比欣慰。有一天,大儿子的班主任约见我,老师一方面表扬孩子学习成绩好,另一方面反映了孩子在班上的表现。老师说:苏超群初来时,因为不会讲香港话,上课不喜欢发言,现在会讲香港话后,班上话多,会影响班纪,希望家长配合校方,加强教育。我向老师保证,回去要教育好孩子。老师也关心我们家的工作和生活。我表示工作顺利,生活过得去,全家只有自己讲不好香港活。老师指出,想要学会香港话,最好的方法是多开口说话。的确平时我少说香港话。另外,我担心小儿子年纪小,怕他忘了普通话,自己坚持在家讲普通话,直至现在,两个孩子跟我讲国语(普通话),跟他们的母亲讲香港话。现在两个孩子都能讲流利的普通话,香港话,懂中文和英语,总算实现传承中华文化的初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