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华文教育纵横谈 (王东白)

编辑:缅华文化网 文章类型:政策法律 发布于2011-05-05 23:08:21 共4414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甸华文教育纵横谈 (王东白)

 

缅甸华文教育纵横谈

王东白

    二十世纪中叶,笔 者在缅甸度过了人生中最值得珍惜和回味的十二年学子生涯。之后辗转于丹老、仰光、啤谬,及至回国,一直不辍于华教事业。一九九八年始,受国务院侨办外派, 先后三次赴缅甸腊戌和仰光华校任教。深感此生与华教真有不解之缘。不论是在求学时代还是在外派期间,有过先辈师长的耳提面命,也有侪辈的高论卓识,耳濡目 染之事可谓多矣。今不揣谫陋,兹将管窥蠡测拾掇成篇,以文会友,更望博雅之士,有以教焉。

一、缅甸华文教育沿革:
    据载,缅甸最早的华文教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叶。那时,清政府在美洲和东南亚地区均设立领事馆,在当地建立了许多私塾和学堂。清政府不仅拨银资助,而 且还鼓励华侨子弟回国参加科举考试。缅甸的私塾,大都设立在寺庙、宗祠、会馆内。至一九0四年,乃有闽侨先贤发起创办新式学校中华义学(即后来的中华学 校),可以视为缅华社会比较正规的第一所侨校。之后,一九0五年有美以美会创办的英华学校,一九零九年闽侨发起创办仰光福建女子学校(即后来的福建女子师 范学校,简称福建女师)。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受祖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具有远见卓识的老一代侨贤,于一九二一年二月十五日创办了仰光华侨中学(简称 华中)。同期有粤侨创办于武帝庙的育德学校,还有设立在陈家馆的培正、李家馆的求真、黄家馆的越秀等学校,后来由“粤侨学务统一筹备会”统一领导合并为 “粤侨公立育德学校”。从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二战爆发前,华文教育遍及全缅华侨聚居的各个市镇和“山笆”,约有二百多所,可谓盛极一时。
二战期间,由于日本法西斯铁蹄的践踏和蹂躏,华侨为避战祸四出逃难,侨校几乎惨遭破坏而停办。一九四六年抗战胜利后,缅甸各地侨校又重振旗鼓,纷纷复办,华文教育又踏上新的征途。
一 九四八年新中国诞生前夕,仰光成立了“缅华教师联合会",把侨教方针、教学交流、师资培训和教师调配纳入了有组织有系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活动中,使当时的 首都仰光成为全缅华文教育的中心。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日仰光南洋中学(简称南中)成立。从此,华中和南中做为全缅侨校的最高学府,并驾齐驱,相互砥砺,风 雨相伴,有声有色地活跃在缅华教育界。
    当时,在仰光较具规模的侨校还有中国女中、中华学校、福建女师、华夏中学、中正学校、“中正"中学、挽华学校、崇德学校、华侨小学、育侨小学;同时缅属曼 德勒、毛淡棉、勃生、丹老、土瓦、渺名、兴实塔、啤谬、东吁、东枝、腊戌、密支那、八莫、景栋、果领、马圭等大、中城镇以及华侨聚居较多的“山笆",也办 起规模不等的小学、初中,像故都曼德勒因为条件较好,还附设高中班。那个年代政府政策比较宽容,华侨凡申请办学的都能获准,因而各种层次的中小学校如雨后 春笋般遍及全缅各地,华文教育蓬勃发展。这是华文教育鼎盛辉煌的黄金时代。 一九六五年四月,风云突起,缅甸政府公布《私立学校国有化条例》,将全缅约三百所侨校收归国有。华文教育从繁荣的顶峰一下子掉进冰冷的谷底。
    然而,侨胞们并不因此而气馁,强烈的中华族裔的心理形态,驱使他们想方设法寻找华文教育合理合法存在和开展的途径。六十年代中后期, 缅甸腊戌地区侨胞根据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政策,取得当局的理解和默许,开办了较有规模的补习班,他们或借某家庭院做临时教室,或游移于树荫、竹林做课 堂。过一、两年,由于大批从山区移居到腊戌的果敢族人增多,学生人数骤增,在此情势下,经族人领袖出面陈情申请办学,遂得当局允诺,一九六八年,腊戌果敢 汉族语文学校(即后来的果文中学)应运而生。果文中学一马当先,冲破华教沉寂的樊篱,显示了侨胞们承传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顽强意志和对祖籍国文化的一往情 深。此后,缅北许多华人聚居的城镇和村寨,或以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化为理,或以学习阐扬佛教经文为由,纷纷办起了学校。华教的星星之火,在缅北广袤的大地上 成燎原之势。据不完全统计,缅北果敢民族文化总会属下的学校,仅腊戌一地就有四所高中、十一所初中、二十多所小学,另有近三十所散布在贵概、南渡、滚弄、 龙球、当阳、木邦、大猛宜、八莫、户板、老街、木姐等地,教师人数七百多人,学生人数约两万五千余人。如果把曼德勒、眉苗、东枝、密支那和缅北各地的人数 也统计在内,学生人数不下五万人。
    腊戌的果文、圣光、明德、黑猛龙、双龙、果邦、果民、圣恩、金星等学校,曼德勒的福庆、孔教学校,东枝的东华、兴华学校,密支那的育成学校,眉苗的佛经、 年多学校等名声远播,其中一部分学校硬件设施较好,校舍堂皇。它们中的很多学校,多年来不仅热衷于教授华文,还举办电脑培训,搞多媒体教学;不仅举办丰富 多彩的各种文化知识竞赛和文娱活动,还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家汉办举办的汉语水平考试(HSK),而且组织学生参加台湾大专联考,输送优秀学生到台湾大专院校或大陆的华大、暨大升学深造。整个缅北华教声势之大,在校人数之多,是四十年来所绝无仅有。
    而缅南地区由于地域和各种因素的制约,华文教育步履维艰。从侨校收归国有以后的三十多年里,以家庭补习和办佛经学习班的形式为主。直至本世纪初,较具规模且 办学效果显著的有仰光福建同乡总会创办的福星语言与电脑学苑、仰光八侨团联合创办的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仰光九龙堂学校、正友学校、庆福宫佛经学校等。另 外,仰光舜帝庙、甘马育观音庙、甘马育闽侨福同仁、甘马育建德分社、永盛永华宫、晋江公会、永定会馆等社团办的华语补习班、学校及缅华妇女协会办的幼儿园 等,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缅南各城镇的勃生、毛淡棉、瓦溪码、东吁、兴实塔、啤谬、丹老等地,也举办了各种华文补习班,虽然规模不大,人数不多,设施 简陋,却也使沉寂多年的华文教育重新现出盎然生机。囿于敏感地域的限制,缅南多数学校和补习班,只能因时因地制宜,利用缅校上学前后的早晚空隙时间上课, 每段时间课时只有两、三节。缅校放暑假时,华校人数骤增,缅校一开学,人数又骤减,学生不稳定。这和缅北的情况截然不同。缅北的华校根据多数学生还要上缅 校的实际,很多华校附设缅文部,商请当地教育部门派遣缅人校长行使教学行政管理,聘任缅人教师授课。学校实行半日制,华文小学和初中在上午6点至9点上 课,9点半接着上缅校,至下午4点放学。华文高中于中午1 2点至下午4点半上课,基本上能与当地缅文大学和中小学的时间错开。除了音、体、美课外,一般都能按小学、初中和高中规定的科目设置课程。
    综上所述,缅甸华文教育从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穿越了一个多世纪的时空隧道,一百多年的风雨兼程,历尽了世道沧桑。一百多年来,许多志士仁人、社会贤达 为华教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许多人毕其一生心血,鞠躬尽瘁;一百多年来,大批园丁在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两袖清风,一身粉尘,春蚕到死、蜡炬成 灰而无怨无悔;一百多年来,莘莘学子从这里学成奔向世界各地,他们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回报当年师长和母校培育的恩情。不管是先辈前贤,还是新学后秀,他们 都功不可没,其绩必彪炳于缅甸华文教育的史册。

二、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前景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华文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世界上许多具有远见且务实的国家,已经把华文教育纳入本国的国民 教育体系,反映了这些国家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现在,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近300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世界主要国家汉语学习人数以50%的幅度 增长,全球汉语学习总人数达4000万。在当今世界中文热的新形势下,缅甸华文教育的前景如何?境况怎样?出路何在?
(一) 缅甸华文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由于中国的崛起,与各国在外交、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多,华文和华语日益扮演了重要角色。过去外国人学中文是为了研究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 统,而现在学中文则更多是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看到了1 3亿人口的大市场,看到了汉语的经济价值和中国的未来。华文华语的实用价值已从单纯的文化层次发展到经济、商贸的层次,成为人们进行经贸、科技、文化交流 的工具。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日益加深,因应中文世界热潮,缅甸周边许多国家把华文华语视为知识经济、文化产业的国家发展政策,不仅把华文教育纳入 国家教育体系,还拨款资助,大力鼓励和扶持。即使原来一些封闭和排他性很强的国家,也纷纷放宽和鼓励华教的开展。缅甸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在文化和经贸 往来方面源远流长,自1999年以来,缅甸政府多次强调重视教育,表示要向周边国家效仿,而中文作为联合国规定使用的五种语言之一,缅甸应该从别国实行多 元民族、多元文化政策而获得利益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在这种大气候大环境下,对华文教育采取放宽的做法,应该是没问题的。缅甸虽然在目前还不能像东南亚许多 国家那样,公开允许开办华文学校,但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
(二) 缅甸华文教育的境遇:
    四十多年来,缅甸华文教育从“低谷”走来,经历了漫长而缓慢的复苏发展过程,虽然环境十分特殊,条件十分艰难,但人们对经营这一事业使之走出困境的执著精 神,是令人感佩的。应该说,今日的缅甸华教,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艰难得多。华校创办维艰,守成更为不易。笔者在外派的多年教学生活中,曾两次目睹当地官 员到校盘查,清点校产和人数,调查教职人员,每次都因华人头面人物的斡旋而化险为夷。华文教育是缅甸各地华人社团最为关切的重大问题,他们非常珍惜这些来 之不易的成果,也不愿后代数典忘祖而全盘同化,因此他们全力谋求华文教育的合法存在和向前发展,他们审时度势,在策略上总是避开当局的触角,并尽量在政策 上取得依据,争取当局的理解与支持,低调进行而避免张扬。他们总是小心翼翼,诚惶诚恐,一有风吹草动,便偃旗息鼓。那种大大咧咧、大操大办的想法,已为环 境所不容。人们用心之苦,可见一斑。当然其它诸如资金短缺、师资不足、教材不足、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仍然是华校发展的羁縻。
(三) 对华文教育的新认识:
    进入二十世纪后半期,缅甸华侨、华人的人口迅速增加,他们的国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少部分华侨还保留中国国籍外,有95%以上的华侨及其子女已经加入 缅甸国籍,成为缅甸公民。他们由“落叶归根”的“侨民”,逐渐地转变成“落地生根”的华人族群人。可以这样认为,这种群体实际上已经作为所在国的一个民族 的存在而不是作为一般移民的存在。华族作为一个民族加入到缅甸全民大家庭中,华人子弟首先应该以官方语言缅文为第一语言,学好通用的语言文化知识,以利于 自己融入主流社会并长期生存发展,以利服务于该国;华校及其开展的华文教育,当然已不再是我国的侨民教育, 它应作为该国的一种民族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教育而存在,并纳入该国教育主流体系里。华人在各个方面,理应受到和其他民族一样的待遇,享受民族的平等权益。 华文教育与侨民教育分离,“侨校"变为“华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华校不能停留在侨民教育的教学体制上,而要尽快适应缅甸国情和教育的发展, 并以此为出发点,确定华校的办学宗旨、性质、目的和任务,制定教学大纲、编写华文教材和确定教学手段。在六十年代,仰光华侨中学和南洋中学曾经举办过外文 班,八十年代以后,腊戌地区许多华校也一直举办缅文部,在一定程度上纳入本地政府教育体系,这些做法与经验对于缅甸华文教育能否生存并进一步发展极为很重 要。实践证明,大凡华文教育搞得好的地方,不是得到当地国家政府的积极支持,就是在华族社团的帮助下建立广泛的、有权威的华教组织。另一方面,在中国改革 开放更加深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也需要尽快将本地华教与政府主流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土生土长,他们及 其先辈,都已落地生根,要教育他们热爱缅甸,报效缅甸,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华裔缅甸人,或缅甸华人,为缅甸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华校在招生时, 应向社会各族裔子女开放,这样做,有利于华族与各族人民更加友好、融洽,培养更多懂华语的专门人才,也更易得到政府的认可与支持。华文教育走出华人社区的 圈子,迈向整个社会,才能向新的办学方向发展。另外华校应和中央或地方的教育部门多联系,主动反映存在的困难,争取当局对华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要解 除他们对华文教育的疑虑,沟通情感,端正认识,加强扶持,这是名正言顺地争取华文教育合法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四)新时期华文教育的工作方针:
    华文教育随着华侨、华人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1953年9月中侨委廖承志主任曾经指示:“华侨教育工作必须根据华侨的特殊情况来进行,不要搬用 国内的一套。”华校要争取合法存在,学制、课程、学校行政等问题也应因地制宜,不要求与国内一致,各地也不必强求统一。随着华侨社会发生的变化,国侨办在 认真分析各地华教的形势和特点后,确立了新对期华教的工作方针,即:以尊重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相关法律、政策、习惯为前提,以当地政府、民间机构、华 侨华人或其他民族举办的合法教育形式为基础,当对方在开展中国语言文化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方面提出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
    根据这一方针,近年来国侨办和云南省侨办加强了缅甸华教的扶助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从九十年代始,不断派遣外派教师支教,同时利用寒暑假 组织讲师团前往仰光、瓦城、东枝、腊戌等地培训教师,为当地华人和老师开办云大函授大专班,吸收缅华教师到国内有关院校接受师资培训或进入大学深造,不定 期组织有关领导和教师回国参观、考察、听课研习,为长期坚持教学工作的教师颁发奖章,进行表彰,举办华裔青少年回国参加冬、夏令营的“寻根之旅”活动,举 办“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知识竞赛”和以“迎奥运”为主题的“华人青少年作文比赛”。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
    多年来,台湾的华教工作者,对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关注甚多,着力甚大。缅北许多华校,长期使用台湾教材和图书资料,台湾的大专院校常组织讲师团到瓦城、 东枝、腊戌等地举办师资研习班,基本上每年都在缅北举行大专院校招生联考,吸收数以百计的优秀华裔学生和青年教师到台湾求学深造。台湾有关方面还向华校提 供资金,为教龄较长的老师颁发奖金,帮助华校改善办学条件。尽管海峡两岸政治制度不同,但在帮助华侨、华人在海外生存、发展,推动和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的 传播方面,两岸应该有较多的共识和较强的互补性。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前提下,希望两岸的专家、学者和一切关心这一事业的人士,求同存异,捐弃前嫌,经常 进行接触和交流,携手合作,为海外华侨、华人共谋福祉。
    缅甸华文教育的道路是曲折和漫长的,缅华各社团及广大华教工作者任重而道远。可以预期,有着浓厚底蕴和博大内涵的华文,以中国的繁荣进步为先导,必将走红 全球而成为一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语言。愿我们团结一致,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探索,在困境中求发展,从荆棘中闯出一条大道来!
    缅甸华文教育的花朵必然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花园里争奇斗妍!

(作者为云南省缅甸归侨联谊会第二、三届副会长,现为名誉副会长)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