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缅币
话说缅币
话说缅币
陈宝山
来源:金融时报2013年06月14日09:21
日前,与缅甸中央银行主管货币发行的副行长吴骄温鼎聊天,说起缅甸货币的故事。
1988年,缅甸当权者觉得90元面额的货币好,不久发行此币,并将其他面额的货币作废。国家发行新币,无偿废止旧币。就等于白花花的银子,本可以买许多东西,立即分文不值,搅乱了货币流通秩序。许多人反对,尤其是经济实力薄弱的学生,更加抵触,以致集会游行,与政府对峙。可见货币问题涉及民生、经济、社会、国家安全,实非小事。
发行90元票面在形式上其实无所谓,不痛不痒,不妨大局。但是,发行90元票面的同时废止一些货币,即否定了货币的实质,干扰了稳定货币的目标,违背了商品、市场、价值规律,给公民带来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引发社会骚乱,却是前车可鉴。
1885年前,缅甸处于帝制,启用铜制货币。1885年后,英国人由印度侵入,在缅甸设立银行,但只是分行,总行在印度。英属银行通过贷款等形式发行货币,称谓与印度“卢比”相同。此间,缅甸人自己也试办银行,但并无建树,十分微小,不足挂齿。
1943年,日本侵入缅甸,废止英属银行,发行新货币。几年后,日本退出,英国再次侵入,又废止了日本发行的货币,重新启用“卢比”。货币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缅甸货币就这样在一个漫长时间段任凭蹂躏。
1948年,缅甸宣布独立,大约在4年内,继续沿用“卢比”,实质上,是没有能力发行本国货币。
1950年,缅甸曾发行独立纪念币,但依旧由外国设计制作。
1952年,缅甸中央银行成立,正式宣布发行缅币。但本国并无印钞造币能力,依然是外请英国DLR公司承担印制任务。
1957年,缅甸筹建了自己的印钞厂,不再让英国人印钞票。缅甸中央银行依据国家重大项目、解决呆滞资金问题、发放贷款、维持政府官员经费、支撑农民工开销等因素发行货币,由经济银行(商业银行)转发。缅甸货币由专门的运钞公司负责调运业务,接受此任务需一定的保金。缅甸银行承担兑换残币职能,包括经过火烧、虫蛀、霉变等原因形成的残损货币。
1988年,发行90元面额货币引起大动乱后,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遵循市场规律发行货币。
从1952年发行缅币开始,共发行了3套缅币,现行流通的主要是第三套,也包括第二套的少量面额。缅甸货币中没有金属硬币。现行流通的货币,主要包括1元、5元、10元、20元、45元、50元、90元等13种面额。其中200元分为新旧两种,大票幅200元长165毫米、宽80毫米,属于第二套货币,与第三套新版200元票幅长150毫米、宽70毫米的货币形成明显差异。已退出流通的钞票,含1元、10元、15元、25元、35元、75元等票面。
15元、25元、35元、75元等票面,也涵盖90元票面,结构十分不合理,不便行使,不便记账,不便讨论汇价,与世界通用的货币“1、2、5卷别结构体系”相背离,必遭淘汰。但被淘汰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货币价格。缅甸纸币下限面额为1元,上限面额为10000元,上下限离差即为10000单位,过于悬殊。目前在缅甸的流通市场上,100元面额以下货币已起不到价值尺度作用,不便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失去了特殊商品存在的意义。
1992年,缅甸开始建立私人银行,包括国家和民营合开的私人银行。政府性质的银行包括缅甸中央银行、外贸银行、经济银行、农业银行。经济银行根据市场要求,又分出投资银行和金融银行。至2003年,缅甸全国共有私人银行19家。此前,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挤兑现象,也有两家银行倒闭,主要原因是贷款过量。经济银行的管理比较规范,每天早晨八点开早会,分配当天工作,提出应注意事项,关注可能发生的问题。各国银行皆如此,日常管理的制度建设永远是健康发展的基础,一些基本制度,比如,程序化、精细化操作,账实相符,等等,均是履行货币发行实践以血汗以至生命换得的经验。
缅甸的几十家银行,日前有14家采取开放政策,可与外国银行进行业务交流。开放需分步分程度进行:第一步,外国银行在缅甸只可设代表处,缅方负责培训,以便使外国银行和缅甸银行处于同一个水平;第二步,国内、外金融部门可做合资公司(银行),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提出国会议案,近期的本次国会或下次国会,可能对此进行讨论;第三步,拟同意外国在缅甸成立银行。
缅甸中央银行处理现钞业务,完全是手动(手工),每天晚上结账,下班很晚。缅甸中央银行决心改变现行操作方式,改变手工记账,包括运输款项时完全靠人工的不安全现状。吴骄温鼎认为,中国现钞处理大量采用金融机具是大亮点,他会建议缅甸国会采用尽量多和尽量现代化的金融机具进行货币自动化处理。
吴骄温鼎说,缅币也有假币,10000元、5000元,5000元的略多一点,假币使用主要在缅印、缅孟、缅中边界(木姐)等地。假币出现的原因,是防伪性能不强。
缅甸人习惯用钞票,需要市面流通的钞票较多。为了解决调运、保管、清分处理货币的困难,缅甸准备发行银行卡,已建立了类似中国银联的机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