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被蒙上岁月封尘的集体记忆──南中与缅华剧坛》——林清风 张平
南中初中部办公室
林清风 张平
早期的缅华剧坛,主要是依靠诚聘外埠戏班来仰光演出。二十世纪初期,旅缅华侨纷纷创办,华文学校以后,即以游艺会及演剧的形式筹募经费,由此掀开了缅华剧坛百年发展的帷幕。
二战后,由于受移民条例的限制,外埠的剧团无法入境,这时侨胞们才深感组织本地剧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开始纷纷组织剧团,排练剧目演出,才有后来的缅华春节文娱广场的地方剧场中,有粤剧、汉剧、京剧和闽南剧等的演出,为侨胞们提供了健康的文娱生活,让侨胞饱赏丰富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深受广大侨胞和缅甸友人们的赞赏,给那一代人留下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
从二战后的1945年至1966年的二十年间,先后出现了许多文艺团体、剧团、业余剧社,还有音乐团体、文化教育团体,以及南洋中学、华侨中学、崇德学校、中华学校、华夏中学等。他们排练剧目,在节庆活动中公演助兴,他们为缅华剧坛的发展作出不懈努力。从此,逐渐形成了以侨校为依托,剧团、侨团及侨校为主导的缅华剧坛贯穿了发展的全过程。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在这缅华剧坛百花齐放的繁荣时期,缅甸南洋中学也毫无例外地积极参与其中,并在缅华剧坛和歌咏运动中,作出自己的努力。
南中高中部教学楼(缅甸末代皇帝曾经住过的地方)
据杨一川老师在他所著的《缅甸南洋中学开展学生工作回顾》一文中,有关开展文娱活动作如下记述:在国庆节或其他重要节日里,学校师生自编自演祖国优秀剧种,招待各界侨胞,缅甸友人及学生家长等观赏,丰富了文化生活。曾演出的剧目中有:《屈原》、《旅羽翥海》、《刘三姐》、《巧媳妇》、《望夫云》等。此外,还订期举行文娱晚会,由各个班级或集体排练音乐、舞蹈、诗歌朗诵等节目。当产国艺术代表团访问缅甸演出时,学校还乘机派人向表演艺术家们学习新舞蹈节目,如“阿细跳月”、“扇舞”、“孔雀舞”等等。六十年代初,学校还诚聘缅甸舞蹈家到校教授缅甸古典舞,排练缅甸民族传统古典舞蹈节目,除了在校内文娱晚会上演出之外,还应邀到仰光郊区参加节庆活动演出助兴,受到各界人士及缅甸友人的赞赏。为促进中缅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自已的贡献。
说明:限于篇幅,本文发表时省略注释和引文所处。
2011年11月5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