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华文教育回顾之(二)丘文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历史回眸 发布于2013-07-21 23:33:09 共2728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甸华文教育回顾之(二)丘文

 

缅甸华文教育回顾之(二)

艰困时期,低调求存

    20世纪60年代末,东南亚风云突变,吹起一阵阵妖风邪气,各地区掀起狭隘的民主义。极端主义者扇动排外,排华情绪,种族歧视,强制归化。施行缍经济国有化,取缔言论,教育,在这股逆流中首当其冲的是华侨,华人。缅甸地处东南亚,因地缘关系,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华侨,华人承受着同样的残酷际遇。

    1965年缅甸政府宣布取缔私立学校,媒体,执行排外文化政策,华侨,华人几代人建立起来的华文教育毁于一旦。陷入长期民族生存,文化延续,保族保种的挣扎。记得是时侨校做了迅速的危机因应,他们化整为零,争取有条件的董事和家长认可,把班级分散到私宅上课,是时老师们每天要途步跑几个教学点,不久当局又颁布,任何补班人数不得超过十人,这个法令彻底打散了分点授课的计划。华文教育走上了补班形式。老师们走出了校门,形成一支前所未有的家教队伍。担起传播华文的历史使命。就是这支不辞劳苦,长年累月执着坚持的补班老师保住了解华文教育的火种。

    缅南地处中央,管治较严,受各种条件制约,三四十年社会发展,历史变迁,南北回然,华教在困难时期,比起缅北确实相对递后。缅南华侨,华人散居辽阔的中部平原和三角州,和原居民生活在一起,华校收归国有后,一些经济情况好的家庭,请一位家教老师课读他们的孑弟或几家合聘一位老师。华侨,华人少的小镇,经济困难的,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只能送到政府学校。在那个时期能保留民族文化色彩的地方,就只有宗教团体,佛寺活动,年节习俗。大环境如此,受同化自然快些。

    缅北是多民族集居地区,华侨,华人以云南省藉为多,云南话是汉语方言之一,很容易就可代入华语,所以保持极广泛的,良好的说华语的大环境。以华文为民族文字,说华语的果敢族,佤族是缅法定的少数民族,根据宪法,民族语言,文字,世俗,宗教是受保护的。果文,佤文是少数民族文字,以教华文(果,佤文)的果文学校和佤文学校不受取缔之例。对缅北华文教育林惠珍女士有如下叙述:”由于缅北地区云南籍华人较多,同时得到台湾当局的支持等原因,缅北各地华校大约有50多所,学生人数约6万多人,腊戌华文学校人数最多约2000多人,蜜支那育成中学颇具规模,亘城孔教学校共分4所分校共有5000多人,以台湾教材为主,特点是办学规模大,类似全日制教育。”林女士所说的“学校”准确地说应该是果文或佤文学校。

    林惠珍女士说的“得到台湾当局的支持”这句话的历史背景是:祖籍国解放战争后期,败退云南的李弥几十万部队连带着一大批内战难民,越过边界盘居缅北。这支队伍所到之处,建立医院,设立学校,行使自治,台湾当局为了政治需要,保留“反攻”的西南基地,每年都拨款支撑。后来,虽然被逼撒走部分队伍,但大部分却“落地生根”,和原居民通婚,形成了一个以华族为主,华族文化为背景的另一族群。台湾当局和这个族群有千丝万缧的关系,通过各种渠道对这个族群的教育出经济,派教师,送教材,给予学校“保送”学生入台升学,工作,居留的特杈当锈耳,拉拢这一族群。

    1998年缅甸政府行使较明智开放的军人统治,民族和谐政策,得到少数民族的佣载,纷纷和政府携手,建立特区,缅北进入和平,稳定时期,军政府宣布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世俗,做为果敢,佤族的文字有了合法依据。在特区普遍建立以华文教授的中,小学校。带动周边区域华文教育的兴起。

    缅北的果敢,佤族,国民军余属,原居民云南族裔,金三角族民,华语,云南方言,珊语是他们的通用语言,商贸用语,中缅边贸日愈繁多,不懂华语就寸步难行,这些先天,地利条件,为缅北华文教育准备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条件。缅北山高皇帝远,政治制约较宽松,只要和当地执政官员打好关系,得到信任,万事皆可通融,以上有利条件,使缅北得以保留一片华教绿洲。

    从华教特困时期到廿世纪末缅甸华文教育依托的存在形式,根据方雄普先生调研,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侨团,华社主办的学校,补班;

    龙山堂幼儿班,九龙堂华文夜校,海燕关帝庙识字班,晋江公会补习班,甘马育建德分社华文补班,下淡汶建德分社补班,妇女协会幼儿班,三山福州文化中心华文夜校,永定会馆补班,福建同乡会福星学苑,八侨团合办的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基督卫理公会幼儿班,该会在郊区设有多所分班,中正校友会办的正友语言商业中心,甘马育福同仁华文补班(后和建德分社合并。)江氏青年协会补班。

    缅属各城镇华人较集中地区;东吁文化宫华文补班,建德分社幼儿园,卑谬华文班,吉桃市和胜公司华文暑期班,勃生和胜公司分社华文班,旺兰市华侨补班,毛吁彬华文补班,渺名华文补班,勃固埠华文幼儿园,华文补习班等。

(二)宗教团体支持的学校,补班;

    庆福宫佛经学习班,永盛永华宫华文学习班,甘马育观音庙佛经补习班,孔圣会华文班,甘马育五戒佛经堂华文补班,曹润盛老师曾在一间缅甸和尚庙主办的华文班教华文,这是个特殊案例。

(三) 家教班;

    仰光凡有点经济能力而业务繁忙的华侨,华人家庭,几乎都请一位冢教,初期这样的家教班到处皆是,数量难以统计,时间证明他们的存在非常重要,他们担起了一个阶段的历史使命。仰光家教之鼎盛,可以有一个佐证,每次参加祖国海外交流协会莅缅讲学团举办的讲座的家教老师有百位左右,这可能还不是全数有的在职老师多因排不开工作,未能参加学习。

    以上所举三种华教的存在形式,并非只在缅南,缅北亦是,而且如同俗定,上课时间均在晨六时至八时,下午五时至九时,避开正规学校的上课时段。这些三,四十年的资料,说明缅南华文教育工作者在逆境中求生存,在风雨里求延续的奋斗经过,历尽千辛低调奉献,他们功不可没。所以早期“缅南连一间学校都没有”的提法有欠妥当…它有意无意贬低了缅南华教工作者们在这段时期的贡献。使人们误以为缅南华侨,华人当时无所作为。现有“缅甸仰光等地还未有一所正式的华文学校”这也强人所难,总不能让老师们去当飞蛾?

    缅甸友人有句话“不能老坐在那儿哭。”多明智,多务实,多进取的态度,可以告慰大家缅南华教工作者在低迷困难时期没有“坐着哭”他们凭着一颗对华教的忠心,民族的责任,低调,茹苦默默奉献。

 

 



 
0
0

Comment list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