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田平:俄乌冲突的历史渊源

编辑:战忽智库 文章类型:历史回眸 发布于2022-03-08 14:25:27 共138954人阅读
文章导读 乌克兰曾被历史学家称之为“欧洲之门”,因为许多族群、文化、品味和宗教通过乌克兰的土地进入欧洲。今日乌克兰的土地曾为多民族共有的家园,历史上乌克兰人、俄罗斯人、波兰人、犹太人、鞑靼人、白俄罗斯人、……

来源:战忽智库

乌克兰曾被历史学家称之为“欧洲之门”,因为许多族群、文化、品味和宗教通过乌克兰的土地进入欧洲。今日乌克兰的土地曾为多民族共有的家园,历史上乌克兰人、俄罗斯人、波兰人、犹太人、鞑靼人、白俄罗斯人、保加利亚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日耳曼人和罗马尼亚人等在此生活。乌克兰土地也是不同文化的交汇地带,东正教、天主教、东仪天主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曾在此传播。这块土地见证了文明的形成与毁灭、民族的融合和冲突,帝国的崛起与解体、和平与战争,革命、文化的衰落和复兴。自中世纪起,乌克兰土地被称为鲁塞尼亚。到16世纪,乌克兰作为地区名称才被使用,主要指波兰王国的边境地区(“乌克兰”在斯拉夫语中意为“边缘”“边疆”“边境”)。乌克兰的历史就是持续寻找自己身份的历史。

乌克兰被称为东斯拉夫人的摇篮。862年,东斯拉夫人在诺夫哥罗德建立第一个罗斯王国留里克王朝,后占领基辅,建立基辅罗斯。基辅成为第一个东斯拉夫国家的首都。98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受洗,接受来自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为国教。基辅罗斯皈依基督教对现代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影响深远。

然而,对谁是基辅罗斯衣钵的真正继承者不无争议。乌克兰视弗拉基米尔受洗为乌克兰历史的开端,视乌克兰为基辅罗斯文化与制度的唯一继承者,而俄罗斯人坚信只有俄罗斯才有权继承基辅罗斯的遗产。按照俄罗斯的说法,在蒙古人撤退后,基辅罗斯的人口向东北迁移,带走其文化和制度。基辅罗斯辉煌得以在莫斯科大公国获得重生。到15世纪末,莫斯科成为东斯拉夫的中心和俄罗斯帝国的核心,而基辅及其周边土地由波兰立陶宛统治。

1667年,俄波双方签署《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波俄沿第聂伯河瓜分乌克兰领土,俄罗斯获得左岸乌克兰(第聂伯河东岸),波兰控制右岸乌克兰(第聂伯河西岸)。波兰—立陶宛联邦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被俄罗斯帝国、普鲁士帝国和奥匈帝国瓜分。乌克兰土地被俄国和奥地利瓜分。俄国取得了右岸乌克兰的领土,设立沃伦省、波多里亚省和基辅省。奥地利获得了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乌克兰土地一直是两个帝国的一部分——奥地利帝国(后来的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俄罗斯帝国内部,分布在第聂伯河东西两岸的人被称为小俄罗斯人,而这个地区被称为小俄罗斯。更多的人自认为是鲁塞尼亚人。1762年出版的一本政治小册子描述了一段“大俄罗斯”和“小俄罗斯”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小俄罗斯”拒绝小俄罗斯为大俄罗斯的一部分,并强调自己独特的历史和身份。19世纪乌克兰民族主义兴起,乌克兰知识精英用乌克兰语写作,诗人舍甫琴科成为旗帜性人物。但直到19世纪晚期,乌克兰民族的概念以及“乌克兰”一词作地区专有名称才开始出现。这标志着对“小俄罗斯”和“鲁塞尼亚”的拒绝。为遏制乌克兰民族主义,1863年俄罗斯帝国内政部长巴卢耶夫颁布法令,禁止文学作品之外的乌克兰语出版物。1876年的埃姆斯法令则将出版禁令扩大到文学作品,禁止从国外进口乌克兰语著作。俄罗斯帝国致力于东斯拉夫人的统一,强调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是一个民族,称乌克兰民族是一项外国发明,旨在瓜分俄罗斯帝国的土地。俄罗斯帝国称在乌克兰土地上建立的隶属于罗马教皇东仪天主教是削弱东正教以及俄罗斯影响力的工具。而在奥匈帝国则支持乌克兰民族主义的兴起,乌克兰语出版物可以合法出版。乌克兰的知识精英在奥地利致力于乌克兰文学、戏剧和音乐的发展。加利西亚的一些乌克兰知识分子曾呼吁统一乌克兰的土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帝国解体,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崩溃。布尔什维克革命后,乌克兰曾成立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利沃夫)。1918年12月—1921年8月,红军、白军、波兰军队、乌克兰军队和哥萨克农民武装为争夺乌克兰展开厮杀。1922年,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在统一的苏联,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两个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在统一的国家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同甘苦,共患难。苏联成立之初推行本土化政策,鼓励乌克兰语的使用。到1931年,乌克兰有89%的报纸以乌克兰语出版,97%的小学生学习乌克兰语。1932年,苏联改变政策,开始限制乌克兰语的教学和文化活动。1932—1933年,大饥荒导致数百万乌克兰人死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数百万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并肩作战,为保卫祖国而献出宝贵生命。在苏联时期乌克兰人保持了独立的民族身份,但是苏联对乌克兰民族主义保持高度警惕。苏共曾反击乌克兰“资产阶级民族主义”。1954年,苏联将克里米亚州划归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独立。同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事实上成为有核国家。1994年美国、英国和俄罗斯与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以乌克兰弃核换取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现有边界。2004年亲俄政治家与亲西方政治家的选举之争引发“橙色革命”,2013—2014年因亚努科维奇总统拒绝签署与欧盟的联系协定引发了“广场革命”,最终俄罗斯干预,导致克里米亚被“并入”俄罗斯,乌克兰东部成为冲突区。

俄罗斯与乌克兰具有共同的复杂的历史,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和乌克兰成为独立国家。出于国家构建的需要,俄罗斯与乌克兰致力于重塑其民族身份和历史叙事,俄乌关系跌宕起伏,渐行渐远。俄罗斯与乌克兰围绕民族身份和历史叙事的冲突再起。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曾撰文《重建俄罗斯:反思与初步建言》,宣称“将乌克兰视为一个从大约九世纪起就存在,并拥有其自身非俄罗斯语言的民族,所有这样的说辞都是近来发明的谎言”。乌克兰作为新独立国家面临国家构建的艰巨任务,宣扬乌克兰的民族特性与国家特性成为国策。2003年时任乌克兰总统的库奇马出版《乌克兰不是俄罗斯》一书。俄罗斯官方则否认乌克兰的民族特性和国家特性。2008年,俄罗斯领导人普京称“乌克兰甚至不是一个国家”。2014年普京宣称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是一个民族。2021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长文《论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重申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为同一个民族,现代乌克兰为苏联的产物。

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恩怨、历史叙事成为了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