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仰光市场两三谈

编辑:冬子py 文章类型:旅游 发布于2016-12-08 09:41:51 共70705人阅读
文章导读 缅甸——仰光市场两三谈

走在仰光的街上,殖民时代英国建筑的暗红色屋顶,印度教寺庙镶嵌的神灵雕像,墙院的斑驳青苔,无不散发着厚重的年代气息……虽然也有皇家湖和茵雅湖那样的现代公园,但总体上看,仰光仍像是一个六十年代的世界。

沿街常见有妇女头顶重物,不用手扶居然行走自如,那技巧真让人惊叹。在缅甸,妇女地位不高,但在生活中付出的汗水却往往比男人还多,除了操持家务,养儿育女,也没少出去干活赚钱,我看见不少摊主都是女性。很难想象,在缅甸,就连出家也是男女不平等的,男人出家可以还俗,肉照吃,媳妇照娶,而女人一旦出家当了尼姑,则终生不能还俗,一生远离红尘侍奉佛祖。

头顶功夫。

不经意间,我们来到了有名的昂山市场,这个以缅甸“独立之父”名字命名的昂山市场,位于市中心北端,有70多年历史,商品种类繁多。走进市场,我发现很像国内的综合市场,规模不算很大,分为服装、手工艺品、宝玉石区、海鲜果菜、家电等等几个区域,摊位大概一两千个。在这个市场里,我感觉多数还是华商,主要做华人的生意,像传统的玉石,精致的翡翠,都是中国人的最爱。也有很多缅甸特色的手工艺品、笼基、鞋包等等,当然,还有缅甸著名的牵线木偶。总体来说,市场熙熙攘攘,还算热闹,外国游客不少。

昂山市场。

玉石加工。

市场街道。

室内市场。

在仰光老城,印度裔面孔无处不在。沿途街道热闹,几公里尽是摊贩,其中印度裔摊主几乎占半数以上。你看这边的印度拉茶,摊主将糖水红茶牛奶混合到一起,用两个杯子互相倾倒,一条优美的弧线飞过。再看那边的印度飞饼,小伙子捏紧面饼越转越大,越转越薄,几近透明,再加热放上馅料,好一个外脆里韧啊。远不止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南亚风味小吃都有,黝黑的印度裔面孔中,有不少还戴着白帽,一看就是穆斯林,当年英国统治缅甸时,带来了大批印度人,其中半数是来自孟加拉的穆斯林。印度人的到来,从人种到饮食大大改变了仰光的社会结构,看到这些皮肤黝黑高鼻深目的男子,还有身披丽纱眉心红点的女人,甚至怀疑,这哪里是缅甸,分明就是印度呀。

印度小摊。

小吃。

小女孩。

印度飞饼。

买杂货。

穆斯林。

过了苏雷塔,沿班都拉路往西,越走越热闹,摊贩更云集,且黄色面孔开始增多——我们进入了唐人街。这里聚集了大约十几万的华人华侨,从早到晚,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呈现一派繁荣景象。最初在这里落地生根的是广东人,后来有来自中国各省份的华人,当然还有不少当地的缅族人,唐人街以福建人和广东人居多。

唐人街小吃摊。

华人女孩。

在唐人街区,除了一些破旧的英式建筑,更多的是依然可见的中国元素,观音寺、武帝庙、金铺店、茶水馆、中药房等等,一间连着一间,还有北方水饺、牛肉拉面、港粤烧腊等中国传统风味,生意兴隆。两旁鳞次栉比的广告牌,散发着现代都市的气息,除了缅文招牌,不少标上了中文。尤其是建于1831年的“观音古庙”,俨然就是仰光唐人街的座标,香火缭绕,佛音远扬,吸引了众多华人华侨到此烧香拜佛、联谊聚集。

观音古庙。

华人聚集的地方自然少不了餐饮业,每当夜幕降临,唐人街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排挡小吃琳琅满目,这是仰光城内夜晚最热闹的去处。选择一家小吃铺坐下,很亲切,菜式是熟悉的,但味道却并不正宗,应该说大多已经被缅化了吧。除了餐饮,唐人街的金铺也很多,至少有一二十家吧,华人总是喜欢将手上有多余的钱买金保值。

卖榴莲。

夜间菜市。

小吃。

在树荫下的马路边,一张张塑料凳子摆放着,小摊主们谈笑风生,热情待客,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街边,喝茶闲聊,我想,这也算是仰光的都市慢生活吧。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