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琴棋与他的散文及短篇小说(张平 林清风)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人物 发布于2018-07-18 09:21:54 共2738人阅读
文章导读 洪琴棋与他的散文及短篇小说(张平 林清风)

张平 林清风

  

    洪琴棋,在缅甸仰光南洋中学毕业后,曽在仰光某印务馆工作,当过排字工人,校对,后期从事翻译武侠小说。曽在当年的《人民报》“青年园地及后来的《缅甸华报》副刋上发表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和短篇小说等。

 

附录:一 

《手足情》

洪琴棋

    这是一家大宅,院子里都是人,原来这儿正在举行葬礼仪式。大宅主人李顺成是患了心肌梗塞亡故的,享年七十。

    李顺成虽然是一家钻石行的老板,可并不是他亲手打的天下,他出身贫寒,结婚前与父母、弟弟住在离仰光十里外的郊区。

    李顺成文质彬彬,禀性忠厚,出校门后任职于一家商行。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陈金珠。陈金珠是一家钻石行老板的独生女,从小被父母宠得不得了,可惜生得很丑。第一次见面,陈金珠便看上了李顺成。不久,陈金珠的父母便托人撮合。

    李顺成对陈金珠并没有好感,尤其对其相貌更不敢恭维,无奈女方说愿意赠送一笔钱给男方,条件是新郎要入赘女家。李顺成为了让老父老母安心过日子,他再三考虑,终于答应了下来。于是李顺成摇身一变,成了钻石行老板的乘龙快婿。

    李顺成对钻石是㚈行,由于肯动脑筋,不多久变成了岳父的得力助手。

    时光易逝,二十年转眼间就过去了,李顺成已有了儿女,岳父母却在一年前相继过世。陈金珠是独生女,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父业。

    陈金珠虽然大权在握,可是在别人眼里,她只是一位普通的老板娘而已。陈金珠从小娇生惯养,心胸狭窄,心里很不服气。她不时找碴儿,有机会就奚落夫婿。李顺成总是忍气呑声,逆来顺受。可是陈金珠却变本加励,常常借故生事。有一天李顺成的弟弟来看望哥哥兄弟俩到茶店聊天。分手后李顺成径返钻石行,岂料刚进了门,陈金珠便板着脸问:“你弟弟是不是来借款?”

    当时店里还有两个伙计,李顺成脸一红,不知如何作答,他只是怔怔地站在那里,幸运的是,店里刚好来了两个顾客,陈金珠忙着招呼,李顺成才吓喘了一囗粗气。

    从此以后便没有再见到李顺成的弟弟出现过。原来,店里的一位伙计跟李顺成的弟弟很熟悉,陈金珠对李顺成所说的话,不久便传到了李顺成弟弟耳里。

    李顺或的弟弟虽然穷,却有骨气,其实他从来不曾向哥哥伸手要钱。他深怕做哥哥的再次遭到误会,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从此便没有再到哥哥店里。今天他能够及时过来参加葬礼,是因为看到了报上登载的讣闻。

    李顺成的弟弟在向哥哥灵上香祭拜时,簌簌的热泪,顺着两頬掉下来⋯⋯

    原载《金凤凰》副刋「笔耕」2010年01月01日

附录:二

椰林深处是我家》

洪琴棋

    我像许多人一样,对自己的出生地有着特别的眷恋。

    我是在海湾附近的一个小村落出生的。那儿离「汉基」岛只有数里之遥。虽然说是出生地,可是在记忆中是那么模糊,那么陌生。原因是,在我刚满三岁时,父亲就带着一家大小迁居了。

    论如何,我非常怀念那个地方,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就盼着望着能到那儿一游。可是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我已长大成人了,这愿望迟迟不能实现。

    也许是巧合吧,当我走出校门,投入社会,我和一个老同学产生了做海产生意的念头,于是我们结伴到沿海地区实地观察,有一天,不期然地回到了旧地,使我多年的愿望付诸实现。

    那个地方比我想象中更为美丽,更富于诗情画意。

    蔚蓝的海水,映着蔚蓝的天。沙滩一望无际,海边长着密密麻麻的椰子树,树叶迎着海风轻轻地飘荡。在椰林环绕的某个地方曾经有过我们的家园,这是父亲在我初懂人事时才告诉我的。

    那儿有一个小村子,村民大部分靠打鱼为生,除了出海捕鱼之㚈,兼做晒鱼干、做酱油、鱼虾酱等副业,部分村民则靠种田过活。由于水道四通八达,商业繁盛,可说是一个富庶的地方。

    我的伙伴跟村子的一位缅甸人认识,所以这地方对我们来说虽然十分陌生,食住都很方便。

    有一天,这位缅甸朋友还带我们去拜见村长。

    村长年已古稀,满头白发,牙齿几乎全掉光了,可还相当健壮。脸色红润,两眼炯炯有神。由于年轻时受过中学教育,到现在仍隐隐地散发着书卷气。这位老人满脸慈祥,言语和举止都很斯文,而且待客殷勤。

    当他知道这儿是我的出生地时,就像见到阔别已久的亲人一样,满脸红光地由头到脚打量着我,好像要从我的身上寻求当年的记忆。

    我告诉他,我住过的家是在椰林里,可是相隔的年月大久了,究竟是在何处,很难做准确的判断。这时,老村长好似依稀记起了当时的情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据他说,村尾地方,二十多年前的确居住着好几家「胞波」,后来由于政局混乱,治安不良,都相继搬走了。至于搬往何处,这位老村长也不甚了了。

    这位老人自始至终把华人说成「胞波」,令我们由心底感到一阵暖意,使我对他倍加敬重。联想到中缅友谊,渊源流长,不管是住在城市的,抑或是穷乡僻壤的缅甸人都把华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使我们每到一处地方,都不免泛起了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这位老人还叫他的一个孙儿带我们到村尾游览。那儿有好几座木房,有些已经很陈旧了,一大半是重建。据村长的长孙说,这儿便是当年华人居住过的地方。看到我们两个外地人,木屋里的人都好奇地观望着。孩子们更是围拢来,对我们仔细地打量。其中有男孩,也有女孩,个个天真无邪,满脸堆着笑容,表示热烈的欢迎。假如我说明这儿便是我呱呱落地的地方,他们不知会作何感想。

    离开村子的前夕,我跟友人坐在海边的礁石上促膝谈心。时值傍晚,彩霞满天,一轮红日在徐徐地下降。远处有归帆,近处有昏鸦,海浪轻轻地撞击着礁石。遥望东北方,看到矗立于「汉基」岛山有名的「摩登遵」佛塔,是多么瑰丽,多么壮观,虔诚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直到红日沉入水面,暮色四合,我和友人才意兴阑珊地返回住处。第二天,我们向村长及附近的村民们告别,乘船踏上归途。

    后来因为改做其他生意,我和友人都再没有机会到那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了。

    不过,我仍然盼望有朝一日能再往海湾一游,重温儿时的旧梦⋯⋯。

原载《缅甸华报》大众园地。转载自《缅甸华文文学作品选》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