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华侨农场(苏顺路)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华文苑 发布于2021-04-30 13:00:30 共2898人阅读
文章导读 世界著名景区云南陆南石林朋友,你曾经回祖国定居过吗?你曾经在华侨农场生活过吗?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曾经回到祖国,到云南省陆良华侨农场生活过,畄下了难忘的美好记忆。

作者:苏顺路

世界著名景区云南陆南石林

朋友,你曾经回祖国定居过吗?你曾经在华侨农场生活过吗?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曾经回到祖国,到云南省陆良华侨农场生活过,畄下了难忘的美好记忆。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诞生东方,随着国家各方面恢复发展,海外华侨纷纷回国,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安排归国华侨,中国政府在沿海边界福建省,广东省,云南省纷纷开辟华侨农场。上世纪六十年代,印度,印尼,缅甸先后暴发排华动乱,归侨数量猛增,正好安置在各个华侨农场。在云南省就有遮相农场,宾居农场,陆良农场。云南省虽然位居云贵高原,同时没有靠海,然而东南方向靠近太平洋,西南方向靠近印度洋,每年夏季,东南风与西南风,飞越高山峻岭,带来了温暖潮湿的雨水,平地上适合栽种水稻甘蔗等农作物。适合安排南方来的归侨劳动生活。

根据有关资料,陆良华侨农场始建于1954年10月,位于云南省曲靖地区陆良县东南城郊,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拥有水稻良田,水土资源丰足,也适合栽种果树,挖池养鱼等。

陆良华侨农场地理位置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农场员工中,印度,印尼,缅甸归侨里,缅甸归侨人数最多,到了七十年代末,来了许多越南归侨,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国家开始改革开放,放宽出国申请,许多缅甸归侨移居港澳台,移民美加澳欧。虽然农场里少了许多缅甸归侨。然而无论在总场还是各分队里,仍有不少缅甸归侨,场委书记邓小波,副书记许汉平,中学校长王东白,教务主任邹作元均为缅甸归侨,总校和各队分校里也有不少缅甸归侨老师和职工。

1983年5月,我们全家由云南南部迁居云南东北陆良华侨农场。我们初到农场时,场领导把我们暂时安排在总部学校老师宿舍区一幢住屋角落里,安排我到六队分校担任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我太太黄月琴安排在总校小学部。不久我们被调到中学工作。场里分发安置费,优先到总场商店购买缝衣机和红旗牌单车。还分发布票给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

左:华侨农场水稻田 右:华侨农场养鱼塘

过去农场里的员工工资很低,生活比较困难。然而我们到任之时,工资已大大提高,我们每人月薪得人民币120元,而当时的人民币币值很高,物价低廉稳定。农场以种植水稻为主,完全能够自给自足。记得每个月初,我到场部粮仓挑一担谷子,去小碾米厂碾米,挑回家来煮饭吃,我们夫妇当教师,脑力劳动,两个儿子还小,口粮充足。每天早晨六点,场部宣传组的喇叭一响,食堂开门,我就去买免票早点,馒头,花卷,有时还供应肉包子吃。唯一不足的是场里每人每月只供应二两黑色菜籽油,但也没有问题,星期日我骑单车到三公里外的陆良县城,街市上免票出售猪肉,我购买五,六公斤肥瘦参半的回来炒菜炸油,解决食油不足。单车后面绑着竹编高箩,盛有猪肉,各种蔬果,足够吃一个星期,然后去早餐店吃热气腾腾,香喷喷的云南米线,免餐票二角五分一大碗。

农场附近分布着几个农村,每星期日,农民一早经过农场去县城赶集,随身携带鸡鸭蛋类和土豆等农产品,我们站在场部门口向农民购买,十粒鸡蛋一元,七公斤土豆一元,有一次我还买一只下蛋黑毛母鸡养在院子里,下了十多粒蛋,孵出十几只小鸡,全部身披乌黑绒毛,乐坏了两个孩子,可惜一个月后,鸡瘟传来,全数死光。

左:陈荣春吴金焕全家福(前排右二吴金焕后排右二陈鸣爱)右:作者合家农场畄影

我们有家庭的家家户户都在家自己煮饭烧菜,用的是移动式蜂窝煤炉灶。昆明好友吴传明,他的太太陈鸣爱在农场六队,她母亲吴金焕是生产队干部,母女俩拖着煤粉来我们家,教我做蜂窝煤,解决燃眉之急。第一次使用蜂窝煤炉煮饭做菜,火力特别强,晚上加一块蜂窝煤盖上铁盖,第二天火不熄,日夜不断火,非常方便,总而言之,生活中的一切,对我们十分新鲜有趣。后来我去县城订煤粉自己做,再后来我去县城订蜂窝煤来烧,一切都变化飞快。公用水龙头就在门前,方便提水用水。唯一不习惯的是公用厕所,一坑六个拉屎洞,相互没有隔墙,每次上厕,我打开雨伞,遮住自己,否则解不出便来。使我想起在南中读高中时,有一个星期日早上,我去上厕所,打开其中一个木门,骇然见到周禾书校长蹲厕,赶紧关门,虽然周校长并不理会我,自己却忐忑不安,以为免不了受处分,然而之后并没有事。现在才明白,周校长生长在国内,早已习惯上无遮厕所。

陆良农民田种蚕豆丰收

1981年,我们全家去广州探亲的时候,香港的姪女送给我们十八寸彩色电视机,当时在农场尚未普及彩电,我们每天看中央电视台节目。进入九月,天气明显转凉,邻居从农场医院拿几瓶吊针空玻璃瓶,一入冬天,我们将热水玻璃瓶置于棉被里,踩在脚下取暖,因为那时屋里还没有暖气设备。十二月的一天半夜,听到屋外沙沙声响,天亮时开门一看,院子里下满了银白瑞雪,天空中不停地飘落雪花,一直下到下午十二点多,足有一尺多厚,农场每年冬天均下雪,今年是罕见的特大暴雪,连平常冬天不下雪的省会昆明也下起大雪。两个儿子蹦跳在足球场厚雪里,孩子们打雪战,堆雪人,不亦乐乎。

1984年初,我们在农场迎来第一个春节,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二个除夕春节联欢晚会,我们从头看到尾,主持人姜昆,相声演员马季的香烟广告,哑剧滑稽戏夫妇抢夺电视文体节目,精彩无比,令人难忘。

陆良农村土豆丰收

一年后场部新建成一幢砌砖单层排楼,场里分配给我们一套房间,两个睡室一个客厅。屋前院子右侧有厨房和冲凉室,内有私用水龙头。学生家长主动给我们在院子左侧砌间储藏室,堆放蜂窝煤与其他杂物,围墙开有一扇铁门出入,排楼左侧有公用厕所,拉屎洞间有砌墙相隔,排楼十分舒适。

一年后场部公共热水洗澡室在商店后面建成,我们随时可以去洗热水澡,票价只有几角钱。接着总校足球场边新建三层大楼,配有私用厕所,生活更加方便,农场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在农场学校有寒暑假,还有国庆,中秋,农历春节等共众假期。其中过春节是全场员工,大人小孩最期盼的节假,春节来临时,总场伙食团制做数量众多的云南米饭粑粑叫饵块,我家分到四大条,足够吃半个月,也分猪肉,农场的养鱼塘,打捞草鱼分给员工,我家分到一大条。春节期间食堂供应肉包,油炸鬼,花卷等早餐。陆良县各农村春夏种水稻,秋冬种蚕豆,生产大量晒干的蚕豆,农村地里也种土豆和荞头。过年的时候,百姓家家户户都吃炒蚕豆,在农场也一样。我特别喜欢吃蚕豆。

陆良特产荞头

记得有一年的冬季,寒风凛冽,地上下有薄雪,我骑着自行车到县城汽车站送朋友,虽然双手套着手套,可是冻得发麻,几乎无法前行,我咬紧牙关,坚持到汽车站。场部门口马路边的小溪流,水面结成冰块,扔上石子,在冰面上滑行,摸摸双耳,已有冻疮,对于生长在南方的我们,陆良农场的冬天,确实度日如年,十分难熬。

农场总校和生产队分校的老师们师资合格,教学有方,同学们学习努力,遵师爱友,德智体全面发展,到县城参加初中入学考试,高中入学考试,录取率都很高,得到场领导的表扬,学生家长的好评。农场各学校也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经常进行足球和篮球比赛,有优秀运动员被选入县城球队。云南省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区石林,位处昆明与陆良之间的陆南县,有一次我们几位老师带领我任班主任的初中二年级学生,租车去石林一日游,增加同学们的地理知识。

农场过年分发自制饵块自养草鱼

到农场后的头两年,我们全家大小身体健康,生活正常。后来我牙痛,牙痛不是病,疼痛要人命,我连夜去农场医院,口腔内牙根处已发炎红肿,吴医生在口腔内打一针消炎止痛药,当晚住院观察,生平第一次入院,第二天消肿出院。有一年春节吃炒蚕豆,左上一颗臼齿暴裂,到县城温州人开的牙科诊所拔牙。有一年冬天大儿子放学回家,鼻子一直流清鼻涕,我只是给他擦一擦,给他喝温水,并没有及时带他去看医生,打针吃药,至使孩子得了长期鼻窦炎,使我终生愧疚不已。

1987年元旦,农场总校与各生产队小学,在场部大礼堂举行隆重的歌舞表演赛,有汉族舞蹈,缅甸印度越南各国民族舞蹈,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华侨农场的文化艺术,生活习惯,与众不同的多元化特色。

早在1984年,我们到陆良华侨农场的第二年,在美国的二哥黄绍彬,就帮我们申请移民美国,而且很快批准,我们以为很快就能动身,后来得知第四类兄妹关系申请必须排期约十年。为了让两个儿子从小学英语,我们多争一些钱,我们决定先申请移居香港,1987年初春节过后,我们收到赴港定居批准书,3月底我们合家离开农场,途经昆明,广州,3月31日顺利到达香港。

图九  

农场学校文艺会演

红旗牌单车

左:1983年第一届春晚主持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  右: 1984年第二届春晚哑剧"电视纠纷"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