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700天:中国历史惊天逆转的真相
邓贤:(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纪实文学《大国之魂》)
“当年蒋介石就是从我们头顶上,飞到台湾去的。”坐在成都的家中,邓贤一边喝着茶,一边开着玩笑。作为民国史专家,邓贤知道,成都是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站,此后,他再也没回来。
4年前,某剧组找到邓贤,希望拍一部解放战争题材的电视剧,邓贤答应了。4年后,片子仍未播出,而邓贤的《大转折》却终于通过审批,率先出版了。
泡图书馆,到美国抄蒋介石日记,到金三角做口述史……然而,这些工作都已有人做过,面对解放战争这样被写了无数遍的题材,邓贤能写出什么新鲜的来?
然而,邓贤坚持着,用他的话说,“因为,我脑子里始终有一个谜,我要揭开这个谜底。”
其实,同样的谜,也曾令斯大林和杜鲁门百思不得其解:从胡宗南攻占延安算起,到蒋介石下野,短短700天,中国历史发生了惊天逆转,为什么看上去很强大的一方瞬间垮掉?而弱小的一方却迅速取胜?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彼此的命运?
历史需要多角度
“以往我们出版的解放战争题材的书,多从胜利者角度来看历史,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只有这个视角,不考虑失败者的角度,我们也会忽略一些关键的问题。”邓贤的父亲在抗战中,是滇缅远征军的一员,在那里,他们打垮了日本最精锐的一个师。这可以证明,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后期,战斗力并不弱。
解放战争开始前,蒋介石拥有400多万军队,其中100多万是美式装备,相比之下,当时解放军的装备还比不上地方武装。
不否认,国民党在战略、战术层面上出现了一些失误,据邓贤统计,至少有过四次重大机遇,蒋介石只要把握其一,结果将完全不同。
张灵甫白死了
其实,命运从战争一开始就注定了。
胡宗南进攻延安时,中共初期提出了“誓死保卫”的战略,此时我军3万人,胡20万人,如果分兵合围,结果将完全不同。但胡却否定了这个意见,认为只要占领延安,也就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不愿增加伤亡而削弱自己的实力。“保卫战”仅3天,我军就发现了问题,在飞机、坦克夹攻下,损失惨重,便转而采取了游击战。历史给了胡3天,但他却拱手相让,吊诡的是,胡篡改作战计划,居然得到了蒋的批准。难道,蒋也没看出问题来吗?
孟良崮战役开始时,蒋大喜过望,高呼“共军上钩了”,可第二天他才知道,增援部队居然原地未动。黄伯韬非嫡系,不愿为黄埔系拼命,而李云霞曾和张灵甫竞争师长一职失败,衔恨在心。蒋以枪毙要挟,李云霞只好派一个团去“解围”,但他手下团长听说让自己去送死,便篡改命令,转派一个连去,可连长也不傻,改派一个通讯班去。通讯班到了孟良崮下,发电报说援兵到了,张灵甫异常振奋,组织突围,结果损失惨重。
孟良崮战役改变了中原战局,陈毅曾说,如果失败了,可能要第二次长征了。李云霞、黄伯韬离孟良崮只有10公里,居然3天没到达,巧妙的计划就这样付之东流。最精彩的是,战后蒋要枪毙李云霞,但手下人被买通,改判无期,几个月后李出狱,12个月后官复原职!
腐败是可怕的力量
令邓贤吃惊的是,在蒋介石日记中,蒋多次痛斥手下将领贪腐,蒋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却无可奈何――既得利益集团如此强大,蒋本人也在江浙财团支持下上台,他还没等到“壮士断腕”的时机。
问题的关键在于抗战胜利来得太快,国民党没做好准备,战争接收让将领们发了大财,为了钱,大家互指为汉奸,看上喜欢的东西,贴上“逆产”的标签就拿走。
“700天,400万军队付之东流,吃也吃不了这么快啊。”但一个军人拥有几百万资产,几房姨太太,他还可能浴血疆场吗?当他的精神已被腐败掏空,还怎么可能拥有战斗力?到后期,蒋政权无官不贪,焉能不败?无约束、无监督的权力必然被滥用,无怪乎,在成都上空,蒋介石发出了著名一叹:是国民党自己打败了自己。
“对于一个政权来说,不管表面上看起来多么强大,一旦出现体制性的贪腐,就随时有可能崩溃,这是值得所有执政党借鉴的重要历史教训。”30多万字,3年的艰辛,邓贤如此概括着《大转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