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吃夜宵”与“饿肚子睡觉”,哪个危害更大?

编辑:新华网 文章类型:烹调 发布于2022-11-12 16:04:27 共169604人阅读
文章导读 加班加点工作、沉浸式玩手机看视频,对于很多人而言,熬夜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夜深了,肚子也饿了。……

来源:新华网

加班加点工作、沉浸式玩手机看视频,对于很多人而言,熬夜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夜深了,肚子也饿了。

你是不是也无数次在理性与情感之间纠结过:“要不要整点夜宵?”

除了“吃夜宵”,关于晚饭,还有另一个问题:很多人,为了能迅速变瘦,会选择不吃晚饭。

最近还有一种号称“能月瘦10斤”的“16+8减肥法”非常流行,选择这种减肥法的人一般会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吃东西,晚上饿着。

这些选择,哪个更健康?

1

“睡前吃夜宵”真的不好吗?

很多人说睡前吃夜宵不好,最常说的理由就是会长胖。其实,长胖跟吃夜宵本身并没有很大关系。

之所以长胖是因为摄取的热量超过身体所需,多余的那部分热量变成脂肪“贴”到了肚子、屁股、大腿上。所以,只要摄取的热量小于身体所需,就不会长胖了。

如果你临睡前已经饿了小半天,饥肠辘辘,脑子都不转了,明显能量缺乏,吃点夜宵岂不美哉?现在很多白领和学生,晚上要加班动脑,睡得比较晚,到了10点钟以后就饥肠辘辘,不吃点能行吗?

对于减肥的人来说,往往刚开始减肥的时候会一下子吃的比较少,难免到了晚上就会觉得很饿,其实适当吃一点,慢慢减少食量,也未尝不可。相反,如果你本身就吃得很饱,能量摄入很高了,就算你不吃夜宵,同样也会长胖,这时再吃夜宵,只会更胖。

当然,我们也不能毫无顾忌地吃夜宵。因为晚上,尤其是太晚吃夜宵还可能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有一种病就是晚上吃太多导致的,叫 “夜餐综合征”。

“夜餐综合征”患者早上没胃口、不想吃东西,一到晚上就食欲旺盛,晚饭后的能量摄入占全天的50%以上,还经常起夜偷吃零食(每周超过3次,持续3个月以上)。他们的能量摄入远高于常人,肥胖发生率也高。

2

“饿肚子睡觉”会更健康吗?

实际上,如果不吃晚饭,“饿肚子睡觉”也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毕竟人体每天需要的能量、营养都是差不多的,不吃某一顿饭,其他时候也不多吃,肯定就不够。

如果不吃晚饭,其它生活习惯照常不变,长此下去还会出现营养不良问题,比如可能出现精神萎靡、体力不支、心情压抑、脸色暗淡……这些可都是营养不良的表现。

对于一些特殊疾患,不吃晚饭对他们的影响就更大。比如消化道有溃疡的病人,可能会导致溃疡加重;一些特殊时段工作的人群(比如需要三班倒、值夜班),夜里不吃东西就无法获得持续工作的能量来源。

一般来说,只有两种人可以“饿肚子睡觉”:

1、晚餐前吃很多的人

如果你午饭跟朋友聚餐吃了很多大鱼大肉,或者吃自助为了回本吃得比平时多很多,又或者下午没事吃了很多点心、水果、薯片、饼干等零食加餐,晚上又不运动,就宅家里刷剧准备睡觉,那今天这顿晚餐就可以先不考虑了。

2、体重较高需要控制的人

如果你体重较高,甚至都达到“肥胖”线了( BMI>28),需要适当控制饮食,限制能量摄入,可以在控制体重初期、偶尔不吃一两顿晚餐。

3

“16+8减肥法”是否健康?

其实这也是一种断食减肥法,跟“轻断食”“5:2间歇性禁食”大同小异。如果严格坚持断食,是能看到减肥效果的,因为减少了能量摄入,限制了饮食。

不过,断食并不是值得推荐的减肥方式。目前也没有权威的健康机构向人们推荐断食减肥。

如果长期断食减肥,很容易出现副作用。由于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会带来强烈的饥饿感、精神不济,严重者会影响学习、工作甚至日常生活,还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头晕头痛、烦躁焦虑、白天犯困、晚上失眠等问题,也很容易反弹。

如果平日大鱼大肉、不善节制、身体肥胖、腰围太大,患有高血脂、脂肪肝等,可以适当采用断食方法。如果平日就吃得不多、肉蛋奶摄入不足、怕凉怕冷、消化不良、营养不良,那就万万不能断食减肥了。

减肥的根本路径是控制总能量的收支平衡,并维持身体的活力。

4

如何健康吃夜宵?

从健康角度来讲,我们还是应该尽量规律地安排每日三餐,不要不吃晚餐,但也不能过量吃夜宵。

如果想要吃夜宵,建议尽量做到:

1、临睡前1-2小时吃完夜宵

临睡前不宜吃大量的食物,很容易影响睡眠,睡不好会导致第二天精神不佳。建议在睡前1-2小时吃完夜宵。比如说,计划11点多睡觉,则在9点半之前吃完。

2、尽量选择清淡、健康的食物

很多人夜宵喜欢吃方便面、饼干蛋糕、烧烤、炸鸡,但它们基本都是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对健康并没有好处,不适合做夜宵。

另外,夜宵也不适合吃辣椒、花椒之类令人兴奋的刺激性调味品。建议优先选择水果、谷物、豆类和奶类,这些食物脂肪含量低,消化吸收较为容易,不会给胃肠道增加负担。

来源:科普中国(ID:Science_China)

作者: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科学技术部主任

审核: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监制:牟彦秋 陈璟春

编辑:肇蕾

校对:董静雪 严海


 
0
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邮箱:mhwmm.com@gmail.com